第二十二章 PHP之聲:複興日本一劑良方(1 / 3)

(5)如何使人們發揮最大的積極性。

(6)勞資雙方應彼此協調,各盡其責。

(7)杜絕資源浪費。

(8)如何以較少的投資獲取較大的利潤。

(9)稅收負擔要公平合理。

(10)企業部門專業分工細致,以促成經濟繁榮。

從這10個研究課題我們可以看出,鬆下幸之助的PHP研究確實超出了單純經濟的範疇,而從社會與經濟、人員素質與經營、精神與物質的關係,探討使社會達到全麵富裕的途徑,是從政治的高度去指導企業的經營,從人類繁榮的角度來看待經濟活動。也就是說他是站在社會和人類的高度來思考企業的經營與管理,這種研究一開始就具有了高出發點,並含有對人類命運的關注。

1947年4月,《PHP》創刊並交由銷售網發行,然而傾注了鬆下心血的創刊號境遇悲慘。戰後物資匱乏,紙張奇缺,鬆下幸之助以嫁女兒的心情將刊物交銷售網發行,很遺憾,傾注鬆下幸之助心血的刊物幾乎全被退回來了。分析原因:戰後經濟的不景氣;人們普遍對國家的未來感到憂慮,民不聊生的狀態下,國民關注的當然是如何填飽肚子;而一般政治家和經濟學家考慮的則多是國計民生等實際問題;另外大家都認為“PHP”這個名稱太難懂,太陌生,不僅讀者不知道是何物,連代理商也說不清楚“PHP”是什麼意思。於是有人建議,不如把“PHP”改為日語的“繁榮”,讀者一目了然,便會欣然接受。但是鬆下幸之助堅持己見,不顧銷售常規,仍用“PHP”這個刊名。他有自己的想法:PHP是世界通用語,“繁榮”一詞不但不合本意,而且很難在世界上通用。鬆下幸之助的最初意思就是要把《PHP》辦成國際流行的刊物。

《PHP》不以盈利為目的,旨在宣傳鬆下幸之助的思想,但他又堅持用商業的辦法經營刊物,不采取贈閱。刊物既然要生存,就逼著辦刊者多想辦法,提高質量。這在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人們精神範疇的東西如無物;而國外,人們對來自戰敗國的東西,更是不屑一顧,棄之如廢履。

據統計,僅1974年,鬆下幸之助就做了107場演講,平均每3天演講一次。鬆下幸之助剃著戰後流行的發式——光頭,戴一副眼鏡,氣質儒雅,儼然大學教授派頭。他的舉止言談,完全不像學徒出身的商人,而像出自書香門第的教育家。最初尾崎上門聯係為鬆下幸之助安排演講,後來就有人主動邀請鬆下幸之助去演講。鬆下幸之助高興地對尾崎說:“看,我們的心血沒有白費。都說為三餐而憂的人不需要精神的東西,現在國民精神崩潰,最需要的恰恰是精神支柱。沒有頑強的國民精神,大和民族永遠休想從廢墟中站起來。”

(5)如何使人們發揮最大的積極性。

(6)勞資雙方應彼此協調,各盡其責。

(7)杜絕資源浪費。

(8)如何以較少的投資獲取較大的利潤。

(9)稅收負擔要公平合理。

(10)企業部門專業分工細致,以促成經濟繁榮。

從這10個研究課題我們可以看出,鬆下幸之助的PHP研究確實超出了單純經濟的範疇,而從社會與經濟、人員素質與經營、精神與物質的關係,探討使社會達到全麵富裕的途徑,是從政治的高度去指導企業的經營,從人類繁榮的角度來看待經濟活動。也就是說他是站在社會和人類的高度來思考企業的經營與管理,這種研究一開始就具有了高出發點,並含有對人類命運的關注。

1947年4月,《PHP》創刊並交由銷售網發行,然而傾注了鬆下心血的創刊號境遇悲慘。戰後物資匱乏,紙張奇缺,鬆下幸之助以嫁女兒的心情將刊物交銷售網發行,很遺憾,傾注鬆下幸之助心血的刊物幾乎全被退回來了。分析原因:戰後經濟的不景氣;人們普遍對國家的未來感到憂慮,民不聊生的狀態下,國民關注的當然是如何填飽肚子;而一般政治家和經濟學家考慮的則多是國計民生等實際問題;另外大家都認為“PHP”這個名稱太難懂,太陌生,不僅讀者不知道是何物,連代理商也說不清楚“PHP”是什麼意思。於是有人建議,不如把“PHP”改為日語的“繁榮”,讀者一目了然,便會欣然接受。但是鬆下幸之助堅持己見,不顧銷售常規,仍用“PHP”這個刊名。他有自己的想法:PHP是世界通用語,“繁榮”一詞不但不合本意,而且很難在世界上通用。鬆下幸之助的最初意思就是要把《PHP》辦成國際流行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