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 / 3)

這個責任誰來負呢?這就成了問題。因為集團軍隻是宏觀指揮,具體的仗還是新編第七師打的,而新編第七師於火線之上未能及時察覺共軍企圖,未能采取靈活戰術,未能將計就計,那是你新編第七師自己的責任,集團軍當然是不負責任的。而楊邑能夠在戰役前期,審時度勢,毅然從薈河前沿撤出,殺了共軍一個回馬槍,幾乎殲滅共軍後方突擊部隊“鐵錘支隊”,這說明集團軍的指揮是無可挑剔的,是給了新編第七師充分自主權力的。

事後章林坡自己反思,也不得不承認自己作為薈河戰役的主要指揮官,確實犯了機械教條的錯誤,當他的另外兩個旅向薈河發起衝擊的時候,楊邑一再提醒,不能輕兵深入,要謹慎突擊。側翼的兩個旅長也對共軍薈河防守時強時弱表示疑惑,而此時章林坡和喬聞天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急於大功告成,剛愎自用,指揮部隊一鼓作氣突破了薈河,然而就在此時,悲劇發生了。

當第一陣炮聲傳來的時候,章林坡還在僥幸地認為,這是共軍孤注一擲,發起反攻的信號,可是長時間沒有傳來進攻部隊遭受炮擊的消息,章林坡就開始不安了。共軍為什麼要打炮?共軍的炮彈落在哪裏了?

二十分鍾後,答案有了,共軍一個榴彈炮營的火力,十分鍾急促射,兩百多發炮彈準確地落在一個名叫王拐崗的地方,硬是把淮河大堤撕破了一道口子。淮河本來是向東南流的,當王拐崗決口形成之後,滔滔河水突然掉頭,從一百多米高差的堤上瀑布一般瀉下,向西北方向迅猛衝擊,轉眼之間就在薈河以東七公裏的地方,沿淝河故道重新鋪設了一條大河,將新編第七師的進攻部隊分割成六七個小塊,而且擁擠在新舊兩條河流之間的狹長地帶,部隊驚惶失措,狼奔豕突,自相殘殺者無數,幾乎重演了當年苻堅的悲劇。

十天之後,在宿城外圍,已經被革職的章林坡悲憤交加,帶著參謀人員推演薈河戰例,他終於明白了當初楊邑為什麼拒不執行他的命令,擅自把部隊從薈河撤回。當時楊邑隻知道共軍有詐,而不知道詐在哪裏。現在章林坡搞清楚了,陳秋石再一次運用了江淮作戰的地形優勢,把水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了。章林坡從當地的史誌中搞清楚了,薈河到了這一段,原來就是春秋孫叔敖治水時期設計的泄洪通道,而王拐崗這個地方,早在三國時期,就被曹操的大將張遼用來抵擋東吳呂蒙和甘寧的軍隊,並創造了水助人戰、人隨水漲的傳奇。章林坡看完史誌上這一段記述,長歎一聲,突然憤而罵道,他媽的,什麼戰術專家,隻不過心眼兒多一點細一點罷了,旁門左道,雕蟲小技而已!

罵歸罵,章林坡雖把陳秋石罵得一錢不值,心裏卻絲毫沒有因此而舒服起來,就算他是雕蟲小技旁門左道,可是他卻把你打得丟盔卸甲落荒而逃。自古成敗論英雄啊!

這個責任誰來負呢?這就成了問題。因為集團軍隻是宏觀指揮,具體的仗還是新編第七師打的,而新編第七師於火線之上未能及時察覺共軍企圖,未能采取靈活戰術,未能將計就計,那是你新編第七師自己的責任,集團軍當然是不負責任的。而楊邑能夠在戰役前期,審時度勢,毅然從薈河前沿撤出,殺了共軍一個回馬槍,幾乎殲滅共軍後方突擊部隊“鐵錘支隊”,這說明集團軍的指揮是無可挑剔的,是給了新編第七師充分自主權力的。

事後章林坡自己反思,也不得不承認自己作為薈河戰役的主要指揮官,確實犯了機械教條的錯誤,當他的另外兩個旅向薈河發起衝擊的時候,楊邑一再提醒,不能輕兵深入,要謹慎突擊。側翼的兩個旅長也對共軍薈河防守時強時弱表示疑惑,而此時章林坡和喬聞天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急於大功告成,剛愎自用,指揮部隊一鼓作氣突破了薈河,然而就在此時,悲劇發生了。

當第一陣炮聲傳來的時候,章林坡還在僥幸地認為,這是共軍孤注一擲,發起反攻的信號,可是長時間沒有傳來進攻部隊遭受炮擊的消息,章林坡就開始不安了。共軍為什麼要打炮?共軍的炮彈落在哪裏了?

二十分鍾後,答案有了,共軍一個榴彈炮營的火力,十分鍾急促射,兩百多發炮彈準確地落在一個名叫王拐崗的地方,硬是把淮河大堤撕破了一道口子。淮河本來是向東南流的,當王拐崗決口形成之後,滔滔河水突然掉頭,從一百多米高差的堤上瀑布一般瀉下,向西北方向迅猛衝擊,轉眼之間就在薈河以東七公裏的地方,沿淝河故道重新鋪設了一條大河,將新編第七師的進攻部隊分割成六七個小塊,而且擁擠在新舊兩條河流之間的狹長地帶,部隊驚惶失措,狼奔豕突,自相殘殺者無數,幾乎重演了當年苻堅的悲劇。

十天之後,在宿城外圍,已經被革職的章林坡悲憤交加,帶著參謀人員推演薈河戰例,他終於明白了當初楊邑為什麼拒不執行他的命令,擅自把部隊從薈河撤回。當時楊邑隻知道共軍有詐,而不知道詐在哪裏。現在章林坡搞清楚了,陳秋石再一次運用了江淮作戰的地形優勢,把水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了。章林坡從當地的史誌中搞清楚了,薈河到了這一段,原來就是春秋孫叔敖治水時期設計的泄洪通道,而王拐崗這個地方,早在三國時期,就被曹操的大將張遼用來抵擋東吳呂蒙和甘寧的軍隊,並創造了水助人戰、人隨水漲的傳奇。章林坡看完史誌上這一段記述,長歎一聲,突然憤而罵道,他媽的,什麼戰術專家,隻不過心眼兒多一點細一點罷了,旁門左道,雕蟲小技而已!

罵歸罵,章林坡雖把陳秋石罵得一錢不值,心裏卻絲毫沒有因此而舒服起來,就算他是雕蟲小技旁門左道,可是他卻把你打得丟盔卸甲落荒而逃。自古成敗論英雄啊!

部隊從薈河抽身之後,幾經周折,輾轉到宿城外圍,然而今非昔比,戰鬥減員嚴重,全師隻剩下七千人不到,縮編成乙種師。章林坡既然要承擔薈河戰役指揮不當的責任,師長是萬萬不能再當下去了,調到長官部去當高參。集團軍這次倒是知人善任,將楊邑提升為代理師長,組織部隊迅速進入決戰準備,單等長官部發表正式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