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儒教類(3 / 3)

大斈曰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右正心之要

修身

大斈曰自天子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語曰君子食求飽居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居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辝氣斯遠鄙倍矣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聦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孟子曰動容周旋中禮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為生者也經德不回非以於祿也言語必信非以正行也

富貴不能滛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易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辝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幹幹因其時而惕雖危咎矣

君子斈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天不習不利

不遠複祗悔元吉象曰不遠之複以修身也

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

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其窒欲

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地中有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曲禮曰坐如屍立如齊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誌不可滿樂不可極

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狠毋求勝分毋求多疑事毋質直而勿有

禮不踰節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踐言謂之善行

慱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中庸曰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

好斈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

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

在下位而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冠義曰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斉顏色順辝令容體正顏色斉辝令順而後禮義備以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後禮義立

禮記曰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容靜頭容真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

右修身之要

斉家

孝經曰治家者不敢侮於臣妾而況於妻子乎

孟子曰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

易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左傳曰女有家男有室無相瀆也謂之有禮易此必敗

禮記曰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謂之人義也

曲禮曰男女不雜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櫛不親授嫂叔不通問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於捆內言不出於捆

女子許嫁纓非有大故不入其門姑姊妹女子之巳嫁而反兄弟弗與同席而坐同器而食父子不同席

內則曰男不言內女不言外非祭非喪不相授器其相授則女受以篚其篚則皆坐奠而複取之

外內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寢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

內言不出外言不入男子入內不嘯不指夜行以燭燭則止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麵夜行以燭燭則止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右齊家之要

治國平天下

孝經曰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

先之以慱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

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

語曰君子篤恭而天下平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治天下可運於掌上

禮記曰立愛自親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長始教民順也教以慈睦而民貴有親教以敬長而民貴用命

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大斈曰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

中庸曰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羣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羣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斉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廩稱事所以勸百工也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継絕世文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

右治國平天下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