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節(1 / 3)

旨,要求郡長級以上高官,勤勉地提倡農耕和種桑養蠶。除非是唯一死刑的大罪,其他普通罪行一律等到秋天之後再興審理?”

容千青忙點頭應道,“臣侍記得。那時候陛下的待詔歸省去了,那紙詔書還是臣侍代擬的。”

顏莘卻有些怒道,“如今便有舟山撫台上折子,說‘被囚禁的百餘人裏,恐怕不見得全都有罪。若再無罪羈押,難免使其骨肉分離。願陛芐體恤下民疾苦。’”

她停了停,又恨聲道,“這個混蛋,不給朕配合好好清查案件,還想跟朕對著幹。朕真想馬上就宰了她。”

容千青卻笑了笑,道,“陛下息怒。臣侍記得,這舟山撫台,是陛下半年前剛調劑過去的禦前侍衛總管。”

顏莘不語。

容千青又道,“陛下即位以來,愛惜百姓,勵精圖治,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舟山出了岔子,卻是因為離京太遠,事情難以查清。況且這位撫台大人,臣侍記得她一向性格忠直,勇氣十足。臣侍也親耳聽說過她做侍衛總管的時候,敢於毫無忌憚地跟她頂頭上司爭論呢。陛下也不正因為如此,才特別擢升她到地方,用以砥礪那些無用的官員,矯正歪曲的風氣麼。”

顏莘早已平靜了下來。接過容千青遞過來的茶水,卻用碗蓋兒撥了撥茶上的浮沫,猶豫了下,卻又放下,皺眉道,“你說的也有道理。況且朕一向也重視地方府道縣台長,凡是彈劾他們的奏章,也都故意擱置,更很少交付查辦,以避免因搜證、詢問、逮捕、囚禁,屈死牢房。”

“臣侍知道。”容千青笑道,“這位撫台大人卻恰恰是遇到了陛下這樣用理性可以說服的聖明君主。如果不是陛下,不知又有多少人屈死伏屍法場呢。”

停了停,他又補充道,“臣侍也得說佩服陛下。固然這位撫台大人的勇氣使人崇敬,卻也是陛下雖高居九重,卻洞悉萬裏秋毫、隱微畢見,深解民意。臣侍真的是欽敬的五體投地呢。”

顏莘被他一席話平息了怒氣,無奈笑笑,道,“你這張嘴呀。”

想了想,又道,“你在內書房伺候了這幾年來,日複一日的精明能幹了。如今卻也會明揚暗抑,給朕指點些事情了。”

容千青聞言,慌忙跪下,假意認罪道,“陛下恕罪。臣侍斷然不敢擾亂陛下聖思。”

顏莘卻不在意地揮了揮手,叫他起身,笑道,“無妨。朕也就是因著你聰明機巧,又踏實肯幹,確實幫得了朕的忙,才調你過來的。你若是愚笨呆滯,疲懶懈怠,朕也不會用你。”

容千青一麵起身,一麵卻笑道,“陛下這卻是高看臣侍了。臣侍倒沒什麼聰明機巧可言,隻是因為愚笨所以不得不勤勞一些罷了。況且陛下教導有方,臣侍也受益匪淺。”

“你卻不知,”顏莘搖搖頭,道,“總是有那麼一些人,做事就跟駕了順風船似的,破浪乘風,毫不費力,因此左右逢源,青雲直上。而也有一些人,做事處處掣肘,苦累坎坷,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討不了好去。這兩類人或惰或拙,朕都看不上。隻是像你這樣一心想幫朕做些事、又能件件做到實處的,卻最最難得。”

容千青忙又笑了謙虛了幾句話。

顏莘又和他談笑幾句,卻突然想起了一些事情,便道,“對了。有幾件事情你去催辦一下。”

容千青忙斂了笑容,聚精會神記著。

“這一秋汛期竟拖至今,南方幾省市都台風為災,百姓疾苦,叫祖清合工部,派人再去核實,看那些省該免賦,哪些府該賑濟,給朕心中有數;加強巡查三江河防,看再有沒有異常,兩處一並彙總了奏來。長陵、廣鄉今年收成好,叫戶部派專人去收糧,必須防止米價大降、穀賤傷農。三公主已回京,明日叫樂千山陪樂楊一同來見朕。讓若韻到藏書閣把《古籍書錄鴻成》目錄取來,另外要一套《傅虔傳》。叫禮部把今年秋試的題目擬一個密折條陳奏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