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
漢水南有溫泉周圍數千步冬夏常沸湧若湯其熱可熟雞子
盟壇
沔陽城在漢水南舊蕭何所築也劉備為漢王權住此城盟於城下今門外有盟壇猶存
諸葛井
諸葛亮宅有井深四尺餘口廣一尺五寸累磚如初開雲
雁塞
梁州縣界有鴈塞山傳雲此山有大池水鴈棲集之故因名曰鴈塞
梁京寺記(闕名)
小莊嚴寺
梁小莊嚴寺在建業定陰裏本是晉零陵王廟地天監六年度禪師起造時有邵文立者世以烹屠為業嚐欲殺一鹿鹿跪而流淚以為不祥鹿懷一麑尋當產育就庖哀切同被刳割因斯患疾眉須皆落身瘡並壞後乃深起悔責求道度禪師發大誓願罄舍家資回買此地為立伽藍
同泰寺
梁武帝改年號大同起同泰寺在台城內窮竭帑藏造大佛閣七層為火所焚武帝舍身施財以祈佛福自大通以後無年不幸
興國禪寺
梁武帝天監十三年以錢二十萬易定林前前岡獨龍阜以塟誌公永定公主以湯沐之資造浮圖五級於其上十四年即塔前建開善寺
升元寺
升元寺即瓦棺寺也在城西隅瞰江麵後踞崇岡最為古跡累經兵火畧無彷佛李王時升元閣猶在乃梁朝故物
大愛敬寺
梁武帝普通元年造在蔣山之北高峰上
法寶寺
梁同泰寺基之半也建康刹録梁武帝大通元年創同泰寺寺處宮後別開一門名大通門帝晨夕講議多由此門
法光寺
即梁之蕭帝寺舊傳天監十三年造元絳寺記雲不知從昔之名故後人以帝寺目之
寶林寺
梁天監中武帝與寶公同遊此山見林巒殊勝命建精藍
長幹寺
建康南五裏有山岡其間平地庶民雜居有大長幹小長幹東長幹並是地名小長幹在瓦棺寺南巷西頭出大江梁初起長幹寺
宜都記(袁崧)
佷山縣有溫泉注大溪夏纔暖冬則大熱常有霧氣百病久疾入此多愈
獸牙山有石壁其文黃赤色有牙齒形
佷山縣東六十裏有山名下魚城四麵絶崖唯兩道可上皆險絶山上周回可二十裏有林木池水人田種於山上昔永嘉亂土人登此避賊守之經年食盡取池魚擲下與賊以示不窮賊遂退散因此名為下魚城
峽中猨鳴至淸山穀傳其響泠泠不絶行者歌之曰巴東三峽猨鳴悲猨鳴三聲淚沾衣
自西陵泝江西北行三十裏入峽山行周回隠映如絶複通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也
西陵江南岸有山孤秀從江中仰望壁立峻絶人自山南上至其嶺嶺容十許人四麵望諸山畧盡其勢俯臨大江如縈帶焉視舟船如鳬鴈矣
宜都山絶崖壁立數百丈有一大燼揷其崖間望可長數尺傳雲堯洪水人泊船此旁爨餘故曰揷灶崕也
益州記(任豫)
劍西左擔道按圖在陰平縣北於成都為西注曰其道至險自北來者擔在左肩不得度右肩也
薑維抗鍾會故壘其山峭壁千丈下臨絶澗
雁橋東君平賣卜土台局高數丈
魚蛇水東北自陵州界入靑神縣界
龍盤山有一石長四十丈高五丈中有戶及扉若人掩閉古老相傳為玉女房
益州城張儀所築錦城在州南蜀時故宮也其處號錦裏
江油左擔道按圖在陰平縣北於成都為西其道至險自北來者擔在左肩不得度右肩也鄧艾束馬懸車之處
葭萌縣十裏有刀鐶山赤銅水出焉
金山東臨澗水光照映川
東隅西隅南隅三山相對又曰三隅山去陵井一裏也
五城縣西南六十裏有銅官山高出眾峰
南充縣西南六十裏有昆井鹽井又曰雞郵神在相如縣東次北下步有雞郵溪因此而為之名
伏犀灘東南六十裏有黃魚像岸今在僰道縣界又曰龍騰溪水源出南溪縣
黃葛峽有相思崖芳泉周灌俗謂之神窟
司馬相如宅在州西笮橋北百許步李膺雲市橋西二百步得相如舊宅今梅安寺南有琴台故墟
荊州記(盛弘之)
衡山有三峰極秀一峰名芙蓉峰最為竦桀自非淸霽素朝不可望見峰上有泉飛派如一幅絹分映靑林直注山下
巴陵南有靑草湖周回百裏日月出沒其中湖南有靑草山故因為名
宜都西陵峽中有黃牛山江湍紆回途經信宿猶望見之行者語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
縁城邊堤悉植細柳緑條散風靑陰交陌
雁塞北接陽州汶陽郡其間東西嶺屬天無際雁飛翥至此即回翼唯一處稍下每雁飛達則矯翼裁度下處而過故名雁塞
武陵舞陽縣有石帆山若數百幅帆
隨郡北界有九井相傳神農既育九井自穿又雲浚一井則眾井水皆動
巴東有一折柱孤直高三丈大十圍傳雲是公孫述樓柱破之血出枯而不朽
湖陽縣春秋蓼國樊重之邑也重母畏雷為石室避之悉以文石為階砌今猶存
佷山縣有一山獨立峻絶西北有石穴以獨行百步許二大石其門相去一丈許俗名其一為陽石一為陰石水旱為災鞭陽石則雨鞭陰石則晴
湘東有雨母山山有祠壇每祈禱無不降澤以是名之
耒陽縣有雨瀬此縣時旱百姓共壅塞之甘雨普降若一鄉獨壅雨亦偏降應隨方所其信若符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