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6 對症施灸,讓疾病無處遁形(1 / 3)

加灸太衝穴

位置:太衝穴位於腳背麵,第1、2腳趾根部結合處後方的凹陷處。取穴時,踇趾和第2趾縫往腳背方向比踇趾稍寬的距離略呈凹陷處即是。左右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溫和灸。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鍾。

功效:行氣解鬱。

症狀:頭暈、耳鳴、腰酸痛、口幹少唾液、手足心熱及盜汗等。

加灸三陰交穴

位置: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約4橫指)、脛骨內側緣後方,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時,在小腿內側,從突起的踝骨向上量約4橫指處的骨骼後側邊緣就是三陰交。

施灸方法:宜采用溫和灸。施灸時,取坐姿,手執點燃的艾條,火頭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鍾。

功效:滋陰降火。

症狀:心慌、記憶力減退、多夢、肢體乏力、消化不良、不思飲食。

加灸肝俞、脾俞穴

位置:肝俞穴位於背部,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約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脾俞穴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約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回旋灸。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手執艾條,將火頭垂直對準施灸穴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在左右兩穴位間平行往複地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每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鍾,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功效:調理肝脾。

症狀:容易生氣、不思飲食、腹脹、消化不良。加灸脾俞穴

位置:脾俞穴位於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約2橫指寬)處,左右各一穴。

施灸方法:回旋灸。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手執艾條,火頭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平行往複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鍾。

功效:健脾補心。

【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指由於精神抑鬱、長期從事繁重的腦力勞動以及睡眠不足而引起的精神活動減弱症狀:。其表現症狀:是精力不足,委靡不振,記憶力減退,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注意力不能集中。中醫認為,神經衰弱多是由於心脾兩虛或陰虛火旺引起的,可每次取3~4個相關穴位施灸治療,疏肝解鬱,養心安神。

●一般施灸

灸神門穴

位置:神門穴位於腕橫紋尺側凹陷處,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時,掌心向上,在小指側的腕橫紋處可摸到一條筋,神門穴就在這條筋外側的凹陷處。

施灸方法:此穴可以自行施灸,宜采用溫和灸的方法。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加灸太衝穴

位置:太衝穴位於腳背麵,第1、2腳趾根部結合處後方的凹陷處。取穴時,踇趾和第2趾縫往腳背方向比踇趾稍寬的距離略呈凹陷處即是。左右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溫和灸。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鍾。

功效:行氣解鬱。

症狀:頭暈、耳鳴、腰酸痛、口幹少唾液、手足心熱及盜汗等。

加灸三陰交穴

位置: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約4橫指)、脛骨內側緣後方,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時,在小腿內側,從突起的踝骨向上量約4橫指處的骨骼後側邊緣就是三陰交。

施灸方法:宜采用溫和灸。施灸時,取坐姿,手執點燃的艾條,火頭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鍾。

功效:滋陰降火。

症狀:心慌、記憶力減退、多夢、肢體乏力、消化不良、不思飲食。

加灸肝俞、脾俞穴

位置:肝俞穴位於背部,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約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脾俞穴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約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回旋灸。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手執艾條,將火頭垂直對準施灸穴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在左右兩穴位間平行往複地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每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鍾,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功效:調理肝脾。

症狀:容易生氣、不思飲食、腹脹、消化不良。加灸脾俞穴

位置:脾俞穴位於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約2橫指寬)處,左右各一穴。

施灸方法:回旋灸。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手執艾條,火頭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平行往複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鍾。

功效:健脾補心。

【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指由於精神抑鬱、長期從事繁重的腦力勞動以及睡眠不足而引起的精神活動減弱症狀:。其表現症狀:是精力不足,委靡不振,記憶力減退,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注意力不能集中。中醫認為,神經衰弱多是由於心脾兩虛或陰虛火旺引起的,可每次取3~4個相關穴位施灸治療,疏肝解鬱,養心安神。

●一般施灸

灸神門穴

位置:神門穴位於腕橫紋尺側凹陷處,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時,掌心向上,在小指側的腕橫紋處可摸到一條筋,神門穴就在這條筋外側的凹陷處。

施灸方法:此穴可以自行施灸,宜采用溫和灸的方法。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鍾,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功效:養心安神。

●辨證加灸

症狀:失眠、沉默不語、胸脅脹痛、頭暈而痛、多煩易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