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佛餐的調味品
佛家佛餐文化提倡飲食清淡、自然,認為追求美味清香易使人心生貪戀,無法超脫,妨礙修行。但也可適時加入香料以調配味感,祛除邪源。此說法認為香氣也是說法的工具之一,信眾可以通過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體驗而尋得開悟解脫。因此在製作佛餐和講經傳法當中可以見到各色的香料、熏香等。由於本書內容以介紹佛餐文化為主,因此僅就佛餐中的調味品——豆蔻予以概述。
豆蔻是佛家常用的與飲食有關的香料,《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中說,修法前應口含白豆蔻,嚼龍腦香,可令口氣清香。豆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幹燥成熟果實,原產於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地區,我國廣東、廣兩、雲南等地亦有栽種,其性溫味辛,入肺、脾、胃三經。豆蔻不僅香氣怡人,可清新口氣,利於講法傳道,避免散播汙濁。並且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可健脾和胃,行氣化淤,益於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胸悶氣促、脘腹脹滿、反胃嘔吐等症的防治。
由於豆蔻有較好的提神作用,因此口含豆蔻可助信徒專注修行,避免打坐時困倦乏累、心神不寧,從而增進修行質量。而將豆蔻加入飲食中,不僅能夠發揮上述作用,還可以改善菜肴的味道,食用起來更加清甜爽口,有利於促進信徒們的健康狀況,身心兼修,從而更加有效地投入到修行中去。
由此可見,豆蔻作為一種香料不僅可見於信眾的修行當中,並且還是佛餐內容的一部分,發展至今天已經成為了佛家佛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為佛餐的傳承和發揚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