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師和學僧
一位和尚跪在一尊高大的佛像前,正無精打采地默誦經文。長期的修煉並未使他立地成佛,他因此而苦悶、彷徨,渴望解脫。正好,一位馳名中外、雲遊四海的哲人來到他身旁。
“尊敬的哲人,久仰久仰!弟子今日有緣見到你,真是前世造化!”和尚來不及站起,激動得顫顫巍巍地說,“今有一事求教,請指點迷津:偉人何以成其為偉人?比如說,我們麵前的這位佛祖。”“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我們跪著。”哲人從容地講開了,聲如洪鍾,縈繞殿堂。
“隻是因為跪著?”和尚怯生生地瞥了一眼佛像,又欣喜地望著哲人,“這麼說,我該站起來?”“是的!”哲人向他打了一個起立的手勢,“站起來吧,你也可以成為偉人!”
“什麼?你說什麼?我也可以成為偉人?你……你……你這是對神靈、偉人的貶損!”說著,和尚雙手合十,連念了兩遍“阿彌陀佛”。“與其執著拜倒,不如大膽超越。”哲人像是講給和尚,又像自言自語,頭也不回地走了。
“超越?呸!”和尚聽了哲人的話如驚雷轟頂,“這瘋子簡直是褻瀆神靈!罪過!罪過!”說著,虔誠之至地補念了一遍懺悔經。
古籍《養性延命錄.教誡篇》中寫到:少不勤行,壯不意時,長而安貧,老而寡欲,閑心勞形,養生之方也。年少時行為勤勉有度,壯年時能注意時令世事的變化,年長時能安於貧困,年老時能清心少欲,心態清閑、形體適當勞動鍛,這些都是有助於養生的措施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