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3 / 3)

司馬炎收住遐想,再次整整衣冠,神情嚴肅地雙手捧起傳國玉璽。

就在司馬炎捧起傳國玉璽的那一刻,受禪壇下又一次鼓樂齊鳴,文武百官再次拜倒在地,齊聲歡呼。鼓樂聲和歡呼聲如同滾滾的雷聲,在受禪壇周圍響起,傳向遠方。

司馬炎手捧著傳國玉璽,心中不由得怦怦亂跳,幾滴熱淚奪眶而出。此時此刻,他已成為名正言順的皇帝,成為國家的主宰。他在接過傳國玉璽的同時,也接過了治國安邦的重擔,接過了平滅吳國的重任!他能挑起這副重擔、完成這一重任嗎?他如何才能挑起這副重擔、完成這一重任呢?這時,他突然想起了母親王元姬早上與他的那一番談話:隻要他能繼續奉行祖父、伯父與父親已實行了多年的以民為重的治國方略,勵精圖治,舉賢任能,減少徭役與租賦,富國強兵,就一定能夠治國安邦,平滅吳國,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想到這裏,他頓覺精神振奮,信心倍增,真想振臂高呼,向天下人宣布:朕剛剛步入而立之年,正年富力強,一定能把國家治理好!

就在司馬炎手捧著傳國玉璽,雄心勃勃地勾畫著如何治理國家之時,受禪壇下又傳來何曾的高喊:“燎祭(燎祭:燃火以祭天地山川。)天地、五嶽、四瀆(四瀆:古人對四條獨流入海的大川江(長江)、河(黃河)、淮(淮河)、濟(濟水)的總稱(其時淮、濟猶獨流入海,故得以與江、河並稱)。江為南瀆,河為西瀆,淮為東瀆,濟為北瀆。)!”隨即,受禪壇下燃起數堆大火,熊熊的烈焰伴著滾滾的濃煙,直衝雲霄,像是數條騰空而起的火龍,圍繞著受禪壇上下飛舞。

司馬炎穩定住亢奮的情緒和劇烈的心跳,跪在受禪壇頂,將傳國玉璽舉在頭頂,大聲宣告:“皇帝臣炎告於皇皇後帝(皇皇後帝:天,天帝。):昔者唐堯,熙隆(熙隆:興盛。)大道,禪位於虞舜,舜又以禪禹,邁德垂訓(邁德:勉力樹德。垂訓:垂示教訓。),多曆年載。漢德既衰,太祖武皇帝(太祖武皇帝:即曹操。曹丕稱帝後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撥亂濟時,扶翼劉氏,又受命於漢。魏室多故,幾於顛墜。臣之皇祖、皇伯、皇考弘濟於艱難,廓清梁岷,包懷揚越,八紘同軌,祥瑞屢臻,天人協應,無思不服。魏帝追踵堯舜,奉天命禪位於炎。炎維德不嗣,辭不受命,於是群公卿士,百辟庶僚(百辟:指諸侯。庶僚:指百官。)皆曰:‘天序不可以無統,人神不可以曠主。既有成命,固非克讓所得距違。’炎敬畏天威,不敢違命,升壇受禪……”

司馬炎高亢雄渾的聲音,隨著滾滾的濃煙在受禪壇四周翻滾升騰,在伊洛盆地中飄蕩回響。這聲音宣告了一個舊王朝的滅亡與一個新王朝的誕生……

洛陽城中,最高大雄偉的建築要算是皇宮中的太極殿(太極殿:宮殿名,它包括太極前殿(正殿)和左右兩側的太極東堂、太極西堂等偏殿。)了。青龍三年(235)魏明帝曹睿在大修洛陽宮室時,建造了這座用來舉行各種大典的太極殿,希望他的子子孫孫能一個接一個地在這裏登基加冕。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僅僅過了三十年,在這座大殿裏進行登基加冕的已不再是曹氏的子孫,而是換成了司馬炎。若是曹睿地下有知,不知該作何感想!

司馬炎在洛陽南郊升壇受禪、燎祭過天地之後,便在鹵簿的引導下,在文武百官的簇擁下,在禁軍的護衛下,躊躇滿誌地來到了太極殿。

對於這座太極殿,司馬炎並不陌生。十年前,司馬炎曾在此處參加過曹髦的登基大典。當時,初涉政壇的司馬炎第一次感受到當皇帝的威風與榮耀,並隱隱約約地產生過一種既羨慕又嫉妒的心情。五年前,司馬炎又在此處目睹了曹奐的登基大典。此時,已對魏國政壇的內幕有了較深了解的司馬炎,對那個隻能充當傀儡的娃娃皇帝已經沒有了羨慕與嫉妒的心理,想的隻是他的父親司馬昭何時能在這裏登基加冕,他如何去謀取太子之位。五年的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如今在這裏登基加冕的不是他的父親,而換成了他。這是他當時完全沒有預料到的,這豈能不令他倍感激動與興奮!

然而奇怪的是,當司馬炎真的坐到那個他想了多年、盼了多年、夢了多年的皇帝的寶座上,接受群臣的叩拜、祝賀時,剛才的那種激動與興奮在不知不覺中卻一下子全沒了,取代它們的是一種沉重的壓力。這是一種他以前從未感受過的壓力,是一種充滿神秘感與恐懼感的壓力。這時,他才突然意識到:當皇帝固然會給他帶來許多常人所無法想象和比擬的榮華富貴,但伴著榮華富貴同時出現的還有巨大的危險。尤其是像他這樣登上帝位的人,所潛在的危機就更大更多。在內部,他的祖父、伯父與父親為了給司馬氏奪取皇位鋪平道路,曾經對曹氏與忠於曹魏政權的朝臣進行過殘酷的屠殺,所造成的不良影響至今仍籠罩在人們的心頭,短時間內還無法消除;在外部,蜀國雖已滅亡,但吳國仍然存在,正在虎視著這個新生的王朝,隨時都可能利用這一新舊政權交替的時機,大舉北進,侵犯這個剛成立的國家……他要消除這內憂外患兩種危機,鞏固這個才獲得的政權,並進而吞並吳國,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的困難要克服……

滿朝的文武百官在何曾的帶領下,先是向司馬炎行叩拜大禮,然後又一個接一個地獻起賀詞,對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歌功頌德,對司馬炎大唱讚歌。盡管那些經過精心雕琢的賀詞篇篇詞采華茂,令人蕩氣回腸;盡管那些大臣的聲音抑揚頓挫,極富感情色彩;但是司馬炎卻一句也沒有聽清楚。如今他最需要的不是那些充滿阿諛奉承的詞句,不是那些獻媚討好的笑臉,而是如何消除隱患和威脅的具體辦法,是如何鞏固他的地位和權勢的計謀策略。他一邊認真回憶著父親司馬昭生前說過的那些有關軍國大事的經驗之談,一邊仔細回味著母親王元姬上午與他進行的那番用心良苦的談話,結合自己從政十多年來的所思所想和所見所聞,製定著治國安邦的計劃。曹魏覆滅的教訓告訴他:失去了民眾的擁戴便會失去一切,失去了家族的凝聚力便會走向滅亡,失去了朝臣和士族的支持政權就難以維持。所以,他必須也隻能采取寬容與懷柔的方法治理國家:對民眾要多施仁德,讓他們從中得到實惠,安居樂業;對宗室成員要委以重任,讓他們出鎮各戰略要地,以屏衛皇室,拱衛京師;對朝臣與士族要大加封賞,使他們從中受益,甘心和樂於為朝廷效力;至於官爵,那種東西可多可少,可高可低,可因人而宜,亦可因人而設,隻要有利於穩固他的帝位與權威,隻要有利於維護與鞏固這個新生的王朝,就可以設置,完全不必拘泥於前朝各代的舊製……

這麼一想,司馬炎心裏似乎有底了,踏實了。他收起自己的思緒,把注意力轉向了大殿內的文武百官。這時,朝臣們的賀詞剛好獻畢,何曾高聲宣告:“請陛下頒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