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十六(1 / 3)

八年卒,年六十,遺命家人薄葬。弟義先、信先,俱有傳。子撻不也。

撻不也,字胡獨 。清寧二年,補祗候郎君,累遷永興宮使。以平重元之亂,遙授忠正軍節度使,賜定亂功臣,同知殿前點檢司事。曆高陽、臨海二軍節度使、左皮室詳穩。

大康六年,授西北路招討使,率諸部酋長入朝,加兼侍中。自蕭敵祿為招討之後,朝廷務姑息,多擇柔願者用之,諸部漸至跋扈。撻不也含容尤甚,邊防益廢,尋改西南麵招討使。

阻卜酋長磨古斯來侵,西北路招討使何魯掃古戰不利,詔撻不也代之。磨古斯之為酋長,由撻不也所薦,至是遣人誘致之。磨古斯紿降,撻不也逆於鎮州西南沙磧間,禁士卒無得妄動。敵至,裨將耶律綰斯、徐烈見其勢銳,不及戰而走,遂被害,年五十八。贈兼侍中,曰貞憫。

撻不也少謹願,後為族嫠婦所惑,出其妻,終以無子。人以此譏之。

耶律良,<二>字習拈,小字蘇,著帳郎君之後。生於乾州,讀書醫巫閭山。學既博,將入南山肄業,友人止之曰:「爾無仆禦,驅馳千裏,縱聞見過人,年亦垂暮。今若即仕,已有餘地。」良曰「窮通,命也,非爾所知。」不聽,留數年而歸。

重熙中,補寢殿小底,尋為燕趙國王近侍。以家貧,詔乘廄馬。遷修起居注。會獵秋山,良進秋遊賦,上嘉之。

清寧中,上幸鴨子河,作捕魚賦。由是寵遇稍隆,遷知製誥,兼知部署司事。奏請編禦製詩文,目曰清寧集;上命良詩為慶會集,親製其序。頃之,為敦睦宮使,兼權知皇太後宮諸局事。

良聞重元與子涅魯古謀亂,以帝篤於親愛,不敢遽奏,密言於皇太後。太後托疾,召帝白其事。帝謂良曰:「汝欲間我骨肉耶?」良奏曰:「臣若妄言,甘伏斧 。陛下不早備,恐墮賊計。如召涅魯古不來,可卜其事。」帝從其言。使者及門,涅魯古意欲害之,羈於帳下。使者以佩刀斷 而出,馳至行宮以狀聞。帝始信。亂平,以功遷漢人行宮都部署。

鹹雍初,同知南院樞密使事,為惕隱,出知中京留守事。未幾卒,帝嗟悼,遣重臣賻祭,給葬具,追封遼西郡王, 曰忠成。

蕭韓家奴,字括寧,奚長渤魯恩之後。性孝友。太平中,補祗候郎君,累遷敦睦宮使。伐夏,為左翼都監,遷北麵林牙。俄為南院副部署,賜玉帶,改奚六部大王,治有聲。

清寧初,封韓國公,曆南京統軍使、北院宣徽使,封蘭陵郡王。九年,上獵太子山,聞重元亂,馳詣行在。帝倉卒欲避於北、南大王院,與耶律仁先執轡固諫,乃止。明旦,重元複誘奚獵夫來。韓家奴獨出諭之曰:「汝曹去順效逆,徒取族滅。何若悔過,轉禍為福!」獵夫投仗首服。以功遷殿前都點檢,封荊王,賜資忠保義奉國竭貞平亂功臣。

八年卒,年六十,遺命家人薄葬。弟義先、信先,俱有傳。子撻不也。

撻不也,字胡獨 。清寧二年,補祗候郎君,累遷永興宮使。以平重元之亂,遙授忠正軍節度使,賜定亂功臣,同知殿前點檢司事。曆高陽、臨海二軍節度使、左皮室詳穩。

大康六年,授西北路招討使,率諸部酋長入朝,加兼侍中。自蕭敵祿為招討之後,朝廷務姑息,多擇柔願者用之,諸部漸至跋扈。撻不也含容尤甚,邊防益廢,尋改西南麵招討使。

阻卜酋長磨古斯來侵,西北路招討使何魯掃古戰不利,詔撻不也代之。磨古斯之為酋長,由撻不也所薦,至是遣人誘致之。磨古斯紿降,撻不也逆於鎮州西南沙磧間,禁士卒無得妄動。敵至,裨將耶律綰斯、徐烈見其勢銳,不及戰而走,遂被害,年五十八。贈兼侍中,曰貞憫。

撻不也少謹願,後為族嫠婦所惑,出其妻,終以無子。人以此譏之。

耶律良,<二>字習拈,小字蘇,著帳郎君之後。生於乾州,讀書醫巫閭山。學既博,將入南山肄業,友人止之曰:「爾無仆禦,驅馳千裏,縱聞見過人,年亦垂暮。今若即仕,已有餘地。」良曰「窮通,命也,非爾所知。」不聽,留數年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