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昭懷太子知北南院事,選引吉為輔導。樞密使乙辛將傾太子,惡引吉在側,奏出之,為群牧林牙。大康元年,乙辛請賜牧地,引吉奏曰:「今牧地褊狹,畜不蕃息,豈可分賜臣下。」帝乃止。乙辛由是益嫉之,除懷德軍節度使,徙漠北猾水馬群太保,<四>卒。
楊績,<五>良鄉人。太平十一年進士及第,累遷南院樞密副使。與杜防、韓知白等擅給進士堂帖,降長寧軍節度使,徙知涿州。
清寧初,拜叁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為南府宰相。九年,聞重元亂,與姚景行勤王,上嘉之。十年,知興中府。鹹雍初,入知樞密院事。二年,乞致仕,不許,拜南院樞密使。
帝以績舊臣,特詔燕見,論古今治亂,人臣邪正。帝曰:「方今群臣忠直,耶律 、劉伸而已;然伸不及 之剛介。」績拜賀曰「何代無賢,世亂則獨善其身,主聖則兼濟天下。陛下銖分邪正,升黜分明,天下幸甚。」累表告歸,不許,封趙王。
大康中,以例改王遼西。致仕,加守太保,薨。子貴忠,<六>知興中府。
趙徽,南京人。重熙五年,擢甲科,累遷大理正。
清寧二年,銅州人妄毀三教,徽按鞫之,以狀聞,稱旨。曆煩劇,有能名。累遷翰林學士承旨。鹹雍初,為度支使。三年,拜叁知政事。出為武定軍節度使,及代,軍民請留。
後同知樞密院事,兼南府宰相、門下侍郎、平章事。致仕,卒。追贈中書令, 文憲。
王觀,南京人。博學有才辯。重熙七年,中進士乙科。
興宗崩,充夏國報哀使;還,除給事中。鹹雍初,遷翰林學士。五年,兼乾文閣學士。七年,改南院樞密副使,賜國姓,叁知政事,兼知南院樞密事。
坐矯製修私第,削爵為民,卒。
耶律喜孫,字盈隱,永興宮分人。興宗在青宮,嚐居左右輔導。聖宗大漸,喜孫與馮家奴告仁德皇後同宰相蕭浞卜等謀逆事。及欽哀為皇太後稱製,喜孫尤見寵任。
重熙中,其子涅哥為近侍,坐事伏誅。帝以喜孫有翼戴功,且悼其子罪死,欲世其官,喜孫無所出之部,因見馬印文有品部號,使隸其部,拜南府宰相。尋出為東北路詳穩,卒。
論曰:孩裏、引吉之為臣也,當乙辛擅權、蕭革貪黷之日,雖與同官,而能以正自處,不少阿唯,其過人遠矣!傳曰:「歲寒知鬆柏之後凋。」二子有焉。若斡特剌之戰功,竇景庸之讞獄,楊績之忠告,亦賢矣夫。
一∶ 壽隆五年 壽隆二字原脫,據紀壽隆五年五月補。
二∶ 複兼南院樞密使 複兼二字原脫。按紀乾統元年六月,「以南府宰相斡特剌兼南院樞密使」,據補。
三∶ 孩裏 按紀清寧九年七月作海鄰。
四∶ 徙漠北猾水馬群太保 猾水,卷一○一蕭陶蘇斡傳作滑水,字通。
時昭懷太子知北南院事,選引吉為輔導。樞密使乙辛將傾太子,惡引吉在側,奏出之,為群牧林牙。大康元年,乙辛請賜牧地,引吉奏曰:「今牧地褊狹,畜不蕃息,豈可分賜臣下。」帝乃止。乙辛由是益嫉之,除懷德軍節度使,徙漠北猾水馬群太保,<四>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