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兩手托天理三焦”的過程中,由於上肢牽引向上,整個身體有一種向上的力,可以有效刺激位於上半身的三焦經,有益於促進頸項部以及胸背部的氣血運行,手中托舉一個比較容易舉起的石頭,能夠加強托舉的效果,對於預防肩關節疼痛、肩周炎、頸項酸痛,消除身體疲勞有積極效果,而且對身體的養生保健有著良好作用。這種類似於舉重的鍛煉方法還有助於減輕體重。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的研究表明,在不改變飲食的情況下,每天練習舉重就可減輕體重。每天做3~6次舉重即能改善新陳代謝,使人體夜間消耗的熱量增加8%。
這裏為讀者朋友們介紹一種便於學習的“兩手托天理三焦”的舉石健身做法:自然站立,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含胸收腹,腰脊放鬆。正頭平視,口齒輕閉,寧神調息,氣沉丹田。雙手握一塊較易舉起的石頭,自體前緩緩舉至頭頂,用力向上托舉,足跟亦隨雙手的托舉而起落。托舉6次後,雙手轉掌心朝下,沿體前緩緩按至小腹,還原。
賞石療法:調暢情誌,強健身心
對於很多石友來說,賞石不單是一種藝術享受,更是一種身心的養生。充滿藝術氛圍的賞石環境裏,人的緊張心情容易得到舒緩,中樞神經係統能得到調節,從而改善機體各項機能。很多石友賞石的時候都會感覺精神舒暢,甚至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多變的石頭以及石頭背後的故事,讓很多石友忘記了塵世的喧囂與工作的壓力,多了幾分愉悅感。
情緒的變化能直接影響人體內的各種生理活動,不良的情緒狀態會給人的身體健康帶來不良的後果。消極的不良情緒狀態,如恐懼、焦慮、憤怒等會使腎上腺素皮質類固醇等內分泌激素增加,因而造成人的心率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呼吸加深、胃腸蠕動減慢等。這些不良情緒如果持續時間過長或長期受到壓抑而得不到疏泄,就會使人的整個心理狀態失去平衡,體內生理生化過程就難以恢複正常,久之必然引起疾病。相反,積極的情緒狀態則有益於健康,如高興、愉快、歡樂等都是積極的良好情緒,它能提高人的大腦和整個神經係統的活力,保持機體內分泌的平衡,使體內各器官係統的活動協調一致,有助於充分發揮整個機體的潛在能力,這正是賞石養生法能調暢情誌、強健身心的奧妙所在。
第六節 被蜜蜂蜇也治病——蜂針療法
蜂針療法是利用蜜蜂尾部蜇針運用針灸原理蜇刺人體穴位,是一種自然療法,在部分國家應用已經超過1200年之久,在中國、韓國和俄國臨床上有廣泛的使用。蜂針療法主要應用於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病、腰椎頸椎病、強直性脊椎炎、腫瘤、癌症、硬皮病、哮喘、神經痛、神經炎、心髒血管疾病和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
民間蜂蜇治病經驗與針灸醫術相結合發展而成的蜂針療法,兼有針、藥、灸3種作用。
1.“針”:指蜂的尾刺似針,能刺激人體的經絡、皮部,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2.“藥”:指蜂針中的蜂針液輸入人體,發揮了蜂針液的一係列藥理功效。
3.“灸”:是蜂針刺後,局部充血紅腫,皮溫升高,似有溫灸效應,可起到溫經通絡,扶正祛邪的作用。
蜂針循經散刺法屬輕刺激,經穴直刺法為中等刺激,活蜂蜇刺法是強刺激,視個體反應辨證施治。以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的蜂針療法提高了原始蜂蜇法的療效。使用活蜂蜂針,將蜂針液中揮發性成分注入人體,這是蜂針液藥劑所無法代替的。
蜂針是蜜蜂的自衛器官,當蜜蜂感受到生命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脅時,會執行蜇刺的動作,而在針刺的同時,蜜蜂會從蜂針向生物體內注射一種液體,其中所含的化學成分對於被針蜇的生物會產生局部或全身反應,我們將蜜蜂針刺時注射的液體稱為蜂針液。蜂針液味辛、苦,性平。功能祛風通絡,化瘀止痛,抗過敏,降血壓。蜂針液含有多種生理活性胺、糖類、脂肪、各種氨基酸,以及卵磷脂、組胺、膽堿、甘油、磷酸、蟻酸、脂肪酸。另含磷、碳、硫、鎂、銅、鈣、鉀等元素。整體來說,它們有著全身性的作用:抗發炎、抗細菌、抗真菌、抗發熱、刺激血管通透性,作用於心髒血管係統,或局部作用於蜂針液施用點。
蜂針液具有極強的溶血作用,它還有抗凝血作用,無論在體內還是在體外,均可延長血液的凝固時間。蜂針液有抗發炎及抗菌作用,所含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具有直接抑製炎症的作用,另一些成分則對腦下腺-腎上腺皮質係統有明顯的刺激作用,還有些成分本身既能刺激腎上腺皮質,又能直接抑製炎症過程。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均有抑製和殺滅作用。此外,蜂針液還有免疫抑製、抗輻射及鎮痛作用,能抑製多種植物及動物腫瘤組織的生長。
根據出土的文物記載,古埃及、印度、羅馬和中國都曾經以蜂針治療風濕病,西方文藝複興時期的文獻也記載蓋倫曾經用蜂針治療風濕病的案例,蜂針療法後來還傳入俄國,為曆代沙皇所采用。19世紀末開始有了關於蜂針療法係統性的臨床研究,1888年維也納醫師特爾,曾用蜂蜇治療風濕病173個病例,由於相當成功,這種療法逐漸流傳到整個歐洲。20世紀新大陸開始有較多蜂針療法用於風濕病的病例,1935年美國的貝克出版蜂針療法的專論,集各家之大成,詳細地講解了蜂針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