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放棄藥物我們的選擇變得更多(三)(2 / 3)

踩石療法:刺激足部反射區,改善睡眠緩解疲勞

兒時的我們大都有赤腳玩耍的經曆,光著腳在沙灘或者田埂上奔跑的感覺是那麼的美妙。如果有機會你試試踩石養生法,不但能回味到童年的樂趣,還能享受到保健的效果。

腳是人之根,有“人的第二心髒”之稱,它是由多塊骨、肌肉、神經、血管和肌腱等所組成的運動器官。腳部有近70個穴位,分別聯係頭、頸、胸、腹等部位和心、肺、胃、脾、肝、腎等內髒器官,從自然醫學的角度而言,足部的反射區也對應人體的五髒六腑。足部踩石能有效刺激足底部的穴位和神經末梢,引起神經興奮,激活身體自主神經和內分泌係統的功能,加速血液循環,調理陰陽,加速氣血運行,促進新陳代謝,具有改善睡眠、緩解疲勞、提高機體免疫力等作用,對痛風性關節炎等多種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踩石時盡量不要赤足,謹防足底被雜物刺傷。最好穿上合腳的防滑軟底鞋進行鍛煉,如想增強刺激強度,可以穿上幾層棉襪進行鍛煉。以下5種情況最好不要進行踩石鍛煉:

1.有腳痛扭傷、外傷、腫脹、骨性關節炎時。

2.風濕受寒及感冒發熱時。

3.冠心病、高血壓、肝腎功能不良等慢性病惡化時。

4.酒後及美尼爾氏症、帕金森氏症、眩暈症等容易平衡失調者;

5.地麵有冰霜時。此外,踩石健身,要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一般情況下每次以15分鍾到半個小時為宜。

熱石療法:加速體內新陳代謝,排毒消腫止痛

看過金庸所著武俠小說《神雕俠侶》的讀者朋友們,一定對小龍女練功時所用的“寒玉床”印象深刻。而如今一種用天然礦石石板做成的“床”也受到很多人的追捧。這種以天然礦石石板為基礎材質打造的被稱為“岩磐浴”的全新養生方式在全國各大城市興起。石板叫作托瑪琳,是一種天然晶體類礦石,礦物名叫電氣石,具有熱電效應,有研究稱其能發射與人體遠紅外波長相匹配的遠紅外線,改善人體微循環,還可釋放出被稱為“空氣維生素”的負離子。用托瑪琳這種電氣石為材料做成的石板,在室溫42℃以上、岩床表麵溫度43℃、濕度60%的條件下,人將身體橫臥其上,有助於排出大量的體汗,加速人體新陳代謝,達到排汗排毒的效果,類似於中醫的熱療外治法與汗法。這種熱石養生方法是利用加熱後的石材讓熱源直接接觸人體進行熱傳導,有改善機體局部循環,起到消腫、止痛和緩解粘連的作用。

熱石養生雖然有保健養生的功效,但是也有禁忌證。以下8種情況忌用:

1.急性炎症反應。如牙齦炎、中耳炎、結膜炎、麵部腫脹等,用熱可使局部溫度升高,有利於細菌繁殖,加重病情。

2.未明確診斷的急腹症。用熱可減輕疼痛,但容易掩蓋病情真相,而貽誤診斷和治療。

3.危險三角區感染。因該處血管豐富,且麵部靜脈無靜脈瓣,又與顱內海綿竇相通,熱療可使該處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多,易造成嚴重的顱內感染和敗血症。

4.各種出血性疾病。因為用熱可使局部血管擴張而加重出血傾向。

5.軟組織損傷早期。軟組織損傷24~48小時內用熱可加重出血和腫脹,加重疼痛。

6.治療部位有惡性腫瘤。因為用熱會加速細胞新陳代謝,加速腫脹,血液循環加快,從而加速惡性腫瘤轉移。

7.人體有金屬移植物部位。因為金屬是熱的良導體,易造成燙傷。

8.皮膚疾病。如濕疹、開放性引流傷口處,用熱會加重皮膚受損,增加患者不適。非炎症性水腫時不可用熱,因用熱可加重水腫。

以下4類人群慎用此法:

1.嬰幼兒、老年人,因其對溫度變化的耐受力差,敏感度也較差。

2.孕婦,影響胎兒的生長。

3.腦血管病患者,熱療易使頭部血管擴張,顱內壓升高,可能產生頭痛、眼花、甚至腦出血。

4.感覺功能及心智狀態受損者。

抓石療法:活動指關節、頸椎和眼睛,防治“鼠標手”、頸椎病和幹眼症

對於許多70後和80後的讀者朋友們來說,“抓石子”的遊戲並不陌生,那種親近自然、隨手可取的遊戲其實蘊藏著很多保健養生的元素在內。比如玩“抓石子”的時候,一顆石子向空中扔,另外幾顆石子放置到地麵或者某一平麵器物上。當空中的石子落下的過程中,要迅速把散落在平麵上的石子抓起來,再接住掉下來的石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手指關節、頸椎和眼球都得到了比較充分的鍛煉,有利於這些部位的保健養生,還能防治“鼠標手”、頸椎病和幹眼症。

很多上班族或者網友每天長時間接觸、使用電腦,每天重複著在鍵盤上打字和移動鼠標,手腕關節因長時間頻繁和過度的活動,導致腕部肌肉或關節麻痹、腫脹、疼痛、痙攣,有人將這種不同於傳統手部損傷的症狀群稱為“鼠標手”。玩“抓石子”的時候,我們的各個手指關節都能得到鍛煉,不但鍛煉了腕部力量,還可促進手部的血液循環,有利於防治“鼠標手”。我們在拋起石子和抓石子的過程中,頸椎會上下有規律地運動,有利於改善頸部的血液循環和放鬆頸部神經,也利於防治頸椎病。玩“抓石子”的成功率很大程度上在於眼疾手快。所以,眼球的活動也會比較頻繁,有利於緩解因為長時間注視電腦屏幕導致的幹眼症。

由於地麵灰塵較多,容易滋生細菌,為了衛生起見,玩“抓石子”在桌麵上進行比較好。

舉石療法:調理三焦,減輕體重

我們在很多武俠片中會看到大力士舉起石墩的鏡頭,雖然常人難以做到,但是沒事兒的時候我們找一塊較輕的石頭舉舉也有健身的功效,現在讓我領您來了解一二。

舉石養生法最好與“兩手托天理三焦”的功法一起練習,這是我國傳統養生功法八段錦的第一式。中醫所說的“三焦”是我們身體內部一個有名字卻沒有具體形狀的“器官”,被稱為“孤腑”,共分為上中下三焦。上焦包括我們胸部的心肺,中焦包括上腹的肝、脾、胃,下焦包括下腹的腎、膀胱等,三焦為人體水液運行的主要通道,這在《黃帝內經》中有多處論述,如《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黃帝內經·靈樞·本輸》說:“三焦者,中瀆之腑,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腑也。”說明三焦是人體管理水液的器官,有疏通水道、運行水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