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外治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醫師夏公旭介紹說,聞熱茶輔助治療感冒的方法實際上屬於中醫外治法——熏蒸法的範疇。對於治療感冒尤其是風寒感冒的中藥水劑,熱飲之前聞聞效果會更好,不少中藥水劑含有抗病毒、抗菌和抗感染的物質,揮發出的水蒸氣經患者鼻腔、呼吸道黏膜吸收之後,同樣會產生藥效。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所聞的中藥製劑一定是比較熱的帶有水蒸氣的,鼻子距離熱飲大概一掌寬的距離。喝剩的藥渣還可以用來泡腳,起到足療的效果。
三、熱水泡腳
1.風寒感冒的生薑泡腳方:將一塊拇指大的生薑拍破,放入開水中浸泡,待水溫適宜後泡腳。該方具有很好的祛寒作用。
2.風熱感冒的金銀花泡腳方:金銀花30克,放入鍋內煮一段時間,時間可稍久一些,即可用於泡腳。
3.暑濕感冒的藿香正氣液泡腳方:取藿香正氣液兩小瓶倒入熱水中泡腳即可。注意泡腳時,先用藥水的蒸汽熏腳,等溫度合適後再泡腳(溫度不要低於43℃),為保持藥水溫度可以隨時加入適量的熱水。浸泡時間一般為20~30分鍾,也可以根據發汗程度而定,最好用深一點的盆,把小腿也一起浸泡效果更好。藥水在重複使用時,隻需在泡腳前加熱到藥水沸騰即可。藥浴泡腳發汗適中即可,不宜過度大量發汗。泡腳後要注意保暖,防止再次著涼受寒。晚上睡覺前用較熱的水(一般建議在40℃左右,也就是自覺略有燙的感覺即可)泡腳15分鍾,要注意泡腳時水量要沒過腳麵,泡後雙腳要發紅,才可預防感冒,泡腳後還可以用手搓雙腳足心湧泉穴,能加強保健效果。
四、鹽水漱口
早餐和晚餐後用淡鹽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在流感流行的時候更應注意鹽水漱口,此時,仰頭含漱使鹽水充分衝洗咽部效果更佳。
五、多曬太陽
維生素D在免疫細胞的形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而紫外線能促進維生素D的生成。如果不愛曬太陽,就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所以感冒的初期和康複期要注意適時多曬太陽。早晨6點至10點這段時間最適合曬太陽。此時陽光中的紅外線強,紫外線偏弱,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再有下午4~5點也是曬太陽的最好時間,可以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增強體質,促進骨骼正常鈣化。夏季時陽光較強烈,下午曬太陽的時間應改為5~6點。
六、飲食療法
1.杭菊糖茶
【原料】杭白菊30克,白砂糖10克。
【做法】將杭菊花放茶壺內用開水浸泡,加白糖適量。
【功效】通肺氣止咳逆,清三焦鬱火。適用於風熱感冒初起、頭痛發熱患者。
2.生薑秋梨湯
【原料】雪梨一個(最好是秋梨),生薑一塊,紅糖適量。
【做法】分別把生薑、雪梨洗淨,切成薄片,放入鍋內,加水2碗。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煎15分鍾,加入紅糖即可。
【功效】發汗驅寒,止咳化痰。適用於輕度風寒感冒患者。
3.薑汁雞塊
【原料】雞肉500克,薑25克,精鹽10克,醋10克,味精5克,香油15克。
【做法】將雞去五髒後洗淨,放入涼水鍋中,上火煮熟(不能煮爛),撈出用冷水泡涼,撈出擦去水分,抹上香油防止外皮幹裂。薑去皮、搗爛成汁,放入碗中,加入精鹽、米醋、味精和香油攪勻成調味汁。將雞去掉大骨,剁成塊,碼入盤中,澆勻調味汁即成。
【功效】重用生薑是本菜特點。生薑性溫,有解表散寒、祛痰止嘔之功,對於感冒風寒、嘔吐喘咳、脹滿泄瀉有食療之功。由於其性溫,陰虛內熱者不宜多用。
第二節 咳嗽患者的自然療法
咳嗽的主要症狀及原因
咳嗽是人體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或異物的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雖然有其有利的一麵,但長期劇烈咳嗽可導致呼吸道出血。正確區分一般咳嗽和咳嗽變異性哮喘,防止誤診。治療咳嗽應區分咳嗽類型,西藥、中藥皆可,如果症狀較輕,則以食療效果最佳。
咳嗽聲音嘶啞,多為聲帶的炎症或腫瘤壓迫喉返神經所致;雞鳴樣咳嗽,表現為連續陣發性劇咳伴有高調吸氣回聲,多見於百日咳,會厭、喉部疾患或氣管受壓;金屬音咳嗽,常見於因縱膈腫瘤、主動脈瘤或支氣管癌直接壓迫氣管所致的咳嗽;咳嗽聲音低微或無力,見於嚴重肺氣腫、聲帶麻痹及極度衰弱者。
中醫認為咳嗽是因外邪犯肺,或髒腑內傷累及於肺所致。金元時期的著名醫學著作《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記載:“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是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咳嗽謂有痰而有聲,蓋因傷於肺氣動於脾濕,咳而為嗽也”。
咳嗽的危害
長年咳嗽會影響心血管、神經、胃腸道、泌尿生殖、肌肉骨骼和呼吸係統,導致多種並發症。常見並發症包括感覺不適、疲憊無力、夜間失眠、肌肉酸痛、聲音沙啞和尿失禁等。劇烈的咳嗽會引起肺內壓和胸腔內壓升高,易導致大腦暫時性缺血而發生暈厥、意識喪失。
老人劇咳時會牽拉到肋骨,因老人骨質疏鬆,易使肋骨骨折。原患有氣管炎、肺結核、塵肺、肺氣腫等疾病的老年患者,劇烈咳嗽極易使肺氣泡破裂,空氣進入封閉的胸膜腔而形成氣胸。氣胸又會使胸腔內壓進一步升高,患者會出現憋氣、胸悶等一係列呼吸困難症狀。此外,咳嗽時腹肌收縮會引起腹內壓升高,易造成髒器下垂,如胃下垂、脾下垂、痔核脫垂和疝氣。老年婦女會出現尿失禁,子宮脫垂等。老年人劇烈咳嗽還會使患高血壓、冠心病的老年人發生腦卒中等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