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善用自然防治法,婦科病痛一掃光(二)(3 / 3)

【做法】鮮枸杞洗淨後用紗布包裹,榨取汁液。每次10~20毫升,每日2次。

【功效】補肝益腎。適於月經紊亂或多或少,或先期或延後,頭暈目眩、五心煩熱、麵潮紅、腰酸軟等症。

5.地黃棗仁粥

【原料】酸棗仁30克,生地黃30克,大米100克。

【做法】煮粥服食。

【功效】補陰清熱。適於五心煩熱、麵熱汗出、耳鳴腰酸、煩悶易怒、口苦尿黃、多夢便幹等症。

第七節 痛經的自然療法

痛經的主要症狀及原因

主要症狀:

大多開始於月經來潮或在陰道出血前數小時,周期性發生下腹部脹痛、冷痛、灼痛、刺痛、隱痛、墜痛、絞痛、痙攣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曆時0.5~2小時。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內前側。約有50%以上病人伴有全身症狀:乳房脹痛、肛門墜脹、胸悶煩躁、悲傷易怒、心驚失眠、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胃痛腹瀉、倦怠乏力、麵色蒼白、四肢冰涼、冷汗淋漓、虛脫昏厥等症狀。在劇烈腹痛發作後,轉為中等強度陣發性疼痛,持續12~24小時。經血外流暢通後逐漸消失,亦偶有需臥床2~3天者。痛經的確切病因至今尚不明確,沒有一個理論能全麵解釋此症候群。不同的患者對治療有不同的反應,考慮病因可能是多方麵的。

痛經的危害

1.影響胎兒著床:痛經是因為子宮異常收縮、經血不暢、血液瘀積引起的,通常痛經是子宮有異常的外在表現。有五年以上痛經史的女性,胎兒缺氧的概率比無痛經史的女性要高,胎兒在圍產期的死亡率升高。

2.誘發其他婦科疾病:在臨床上發現大約有1br3以上的乳腺增生疾病是由痛經引起的,大部分子宮炎症和痛經都有關,痛經是子宮氣滯血瘀和痰濕的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現,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誘發多種婦科疾病。

3.導致女性衰老:痛經的女性往往氣血失調,體內的自由基異常活躍,其衰老的年齡比正常的女性約提前5年。痛經的女性總是麵色灰暗、皮膚變得幹燥,容易形成色斑、痤瘡等這些麵部問題。痛經是女性健康的一大殺手,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

4.影響夫妻生活:大部分的痛經女性在婚後容易出現性欲低下、性能力下降、性生活後盆腔容易出現酸脹感、子宮炎,會導致夫妻生活不和諧。

排除其他病理性因素,如果痛經的主要症狀較輕,不妨試試以下方法來緩解甚至消除上述症狀(請在中醫師指導下服用)。

借助自然力量輕鬆遠離痛經

一、足浴療法

取艾葉30克、生薑100克、白酒100毫升。將艾葉和生薑洗淨,生薑切成厚片,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放進盆中,倒入白酒,先熏蒸後泡足。熏蒸水的溫度應在90℃左右,但要防止燙傷,待水溫下降至40℃左右時,再將雙腳浸於水中。藥水宜泡至雙足踝關節處,泡腳的同時揉搓足心湧泉穴、足趾、足跟部。每晚1次,每次20~30分鍾。於經前7天開始泡,至月經結束。此方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效果。

二、敷臍療法

取肉桂、炒茴香、幹薑、延胡索、炒靈脂、生蒲黃、沒藥、赤芍各6克,共研為細末,貯瓶備用。每次在月經前2天,先用鹽水清洗肚臍,取藥末適量,用醋調成糊狀,敷於臍中,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2天換藥1次,連用3次,5個月為1個療程。

三、熏洗療法

取益母草、香附、乳香、沒藥、夏枯草各20克。加水煎成2000毫升,浸泡雙足。待水溫變低時,再加藥液或開水,每日15~20分鍾。足部藥浴後需飲用溫開水250~500毫升。本方有疏經活絡之功效。

四、艾灸療法

在關元、中極、子宮等穴區,點燃艾條,在距離穴位5厘米處進行懸灸,每穴艾灸10~15分鍾。每日1次,5日為1個療程(從月經來潮前3天開始,連續治療5天),共治療3個月經周期。

五、刮痧療法

【實證】

症狀:臨床表現特點為經行不暢,少腹疼痛,如腹痛拒按,經色紫而夾血塊,下血塊後痛即緩解,脈象沉澀的為血瘀;脹連胸脅,胸悶惡寒為氣滯。

治法:

1.選穴:中極、次、地機、血海、膈俞、期門、太衝。

2.刮拭順序:血瘀:先刮背部膈俞至次,然後刮腹部中極,再刮下肢血海至地機。氣滯:先刮背部次,然後刮脅部期門,再刮腹部中極,最後刮下肢地機、太衝。

3.刮拭方法:瀉法。在需刮痧部位先塗抹適量刮痧油。(1)如痛經實證兼血瘀,則先刮拭背部膈俞至次穴,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應一次到位,中間不要停頓,出痧為度。再刮拭腹部正中線中極,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為度。然後刮下肢內側血海至地機,遇關節部位不可強力重刮,由上至下。中間不宜停頓,一次刮完,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2)如痛經實證兼氣滯,則先刮拭背部次穴,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出痧為度。然後刮期門,刮拭胸部兩側,由第六肋間,從正中線由內向外刮,先左後右,用刮板整個邊緣由內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再刮拭腹部正中線中極,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為度:最後刮下肢內側地機和足背部太衝,各30次,出痧為度。

【虛證】

症狀:臨床表現特點為腹痛多在經淨後,痛勢綿綿不休,少腹柔軟喜按,惡寒,經量減少,伴腰酸膝軟,納食減少。

治法1.選穴:命門、腎俞、關元、足三裏、三陰交。

2.刮拭順序:先刮背部腎俞、命門,再刮腹部關元,然後刮下肢內側三陰交,最後刮下肢外側足三裏。3.刮拭方法:補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命門至腎俞,由命門分別向兩側刮拭,用刮板角部刮拭,出痧為度。再刮拭腹部正中線關元,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為度。最後刮下肢內側地機和外側足三裏,各30次,可不出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