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讓孩子不做“藥物中毒”的一代(一)(2 / 3)

驚厥的危害

驚厥的頻繁發作或持續狀態可危及患兒生命或可使患兒遺留嚴重的後遺症,影響小兒的智力發育和健康。

排除其他病理性因素,如果驚厥的主要症狀較輕,不妨試試以下方法來緩解甚至消除上述症狀(請在中醫師指導下服用)。

借助自然力量輕鬆遠離驚厥

一、指壓療法

1.術者用手拇指甲掐患兒中指根部(雙),停留片刻,即可定驚、開竅。2.以示指指尖掐壓人中,再以拇指、示指掐壓雙側頰車穴,逐漸加力,口開即止。3.以雙手拇指指尖強力掐壓雙側大都、合穀和人中(示指掐),逐漸加力,每穴1.5~3分鍾,病情緩解即止。

二、搐鼻療法

通關散吹鼻取嚏,以止驚開竅,若牙關緊閉可用生烏梅一個搽牙。

三、藥浴療法

銀花20克,薄荷15克。用法:先將上藥放入清水中浸潤,然後蒸餾收集藥液,藥渣加水適量,溫浸1小時,浸液沉澱並濃縮至適量,合並餾液加入乙醇15毫升,再加蒸餾水100毫升,合並的藥液重點擦洗曲池、大椎、風府及腋上。功效:清熱解毒。適用於外感發熱所致高熱驚厥。

四、刮痧療法

背部刮大椎至胃俞區域,頭部刮百會穴;手部刮內關與合穀穴;足部刮太衝穴。急驚風者,加刮人中、大椎、曲池、豐隆。患者取坐位或側臥位,術者以中等力度先刮背部,後刮頭與手足部,刮至局部出現潮紅或痧痕為宜。

五、臍療法

1.雄黃15克,砂仁2克,梔子5個,冰片0.2克,共壓細粉。麝香0.2克。用法:先將麝香粉放入臍中,再用雞蛋清調藥粉成膏,外敷臍部,塗藥直徑為6厘米,常規法固定。主治急驚風。2.羌活、防風、天麻、薄荷、黃連、甘草、全蠍、僵蠶、膽南星各9克,犀角粉、朱砂各3克,牛黃1.5克,冰片、麝香各1克,共研細粉。用法:取上藥3克,水調成膏塗臍,常規固定。主治急驚風。3.嫩芙蓉葉20克,雞蛋一個。用法:芙蓉葉搗爛,和入雞蛋煎熟作餅,貼臍上,冷則更換。主治急驚風、慢驚風。

第三節 腹瀉的自然療法

腹瀉的主要症狀及原因

兒童腹瀉症狀

1.輕型:起病可緩可急,以胃腸道症狀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嘔吐,大便次數增多(3~10次br天)及性狀改變;無脫水及全身酸中毒症狀,多在數日內痊愈,常由飲食因素及腸道外感染引起。佝僂病或營養不良患兒,腹瀉雖輕,但常遷延,可繼發其他疾病。患兒可表現為無力、食欲低下,大便鏡檢可見少量白細胞。

2.重型: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輕型逐漸加重、轉變而來,除有較重的胃腸道症狀外,還有較明顯的脫水、電解質紊亂和全身中毒症狀(發熱、煩躁、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多由腸道內感染引起。

兒童腹瀉根據病因分類

1.感染性腹瀉:霍亂、痢疾、其他感染性腹瀉(除霍亂弧菌和誌賀氏菌外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等引起)。

2.非感染性腹瀉:食餌性腹瀉、症狀性腹瀉、過敏性腹瀉、內分泌性腹瀉、先天性或獲得性免疫缺陷、炎症性腸病、腸白塞、小腸淋巴管擴張症等。

腹瀉的危害

1.胃腸道症狀:常有嘔吐,嚴重者可嘔吐咖啡色液體,食欲低下,腹瀉頻繁,大便每日十至數十次,多為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含有少量黏液,少數患兒也可有少量血便。2.脫水:由於吐瀉丟失液體和攝入量不足,使液體總量尤其是細胞外液量減少,導致不同程度脫水,由於腹瀉患兒喪失的水分和電解質的比例不同,可造成等滲、低滲或高滲性脫水。3.代謝性酸中毒:一般與脫水程度平行。輕者無明顯表現,重者可有麵色灰白、口唇櫻紅、呼吸深快、精神萎靡、煩躁不安、甚至昏迷。根據血二氧化碳結合力分為輕度(18~13毫摩爾每升)、中度(13~9毫摩爾每升)、重度(<9毫摩爾每升)。4.低鉀血症:多見於急性腹瀉脫水部分糾正後,或慢性腹瀉和營養不良伴腹瀉者。臨床表現為精神萎靡,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減弱、腹脹、腸鳴音減弱,心率加快、心音低鈍;血清鉀<3.5毫摩爾每升;心電圖示T波增寬、低平、倒置,出現U波及心律失常。

排除其他病理性因素,如果腹瀉的主要症狀較輕,不妨試試以下方法來緩解甚至消除上述症狀(請在中醫師指導下服用)。

借助自然力量輕鬆遠離腹瀉

一、敷臍療法

丁香、肉桂各9克,五倍子12克,白胡椒5克,石榴皮20g研成極細末,過篩,置瓷瓶或玻璃瓶中,蓋緊,勿令漏氣受潮。取藥粉適量,用生薑汁調成糊狀,納入臍孔,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再用繃帶圍繞臍部縛緊,以防脫落。12~24小時後揭去。一般12小時吐瀉停止,24小時痊愈,愈後再貼1天,鞏固療效。中醫認為,臍部——神闕穴,內連五髒六腑,為衝任經氣彙集之處。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臍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為腹壁最後閉合之處,其表皮層最薄,局部無皮下脂肪,屏障功能最弱,藥物敷臍易於穿透,藥力可直達病所。臍療可調整腸胃功能,促進吸收,有溫中散寒,健脾燥濕,澀腸止瀉的功效。

二、足浴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