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荷花給人的感覺是清淡和雅致,是亭亭玉立。雖然已是秋天,可荷葉卻依然故我,即使到了冬天,亦寧折不屈,真乃君子也!

暮色靄靄,我緊了緊上衣,沐浴著滿塘清香,披著一縷晚霞,依依不舍地向家中走去。

指導老師常林

《荷塘秋色》賞析

金子

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優美,讀後令人心曠神怡,值得大家好好閱讀、認真體會。下麵我簡要地分析一下這篇文章的特點,不對的地方可商榷。

第一,開篇交代清楚、明了。文章開頭寥寥幾筆,交代了時間——秋始夏餘;人物——我;地點——荷塘邊,這就完成了一般的作文要求。

第二,詳略搭配合理。首先,作者略寫了荷塘的遠景,也就是荷塘周圍的環境,給人留下了一個大概的印象,有了空間感。接下來,作者走在荷塘邊,開始詳寫荷塘裏的景色。大家看,他是從這幾個方麵下筆的:①知了——有氣無力;②雨滴——在荷葉上滾來滾去;③微風——荷葉起伏、縷縷清香;④花瓣——落在水麵滑行;蓮蓬——老了;蓮子——成熟,掉進水中,等等。作者就從這些細小的變化中,烘托出秋天的特色,從而使文章變得充實飽滿。

第三,寫作手法嫻熟、巧妙。一般說,寫景的文章非常容易走進一個誤區,隻注重華麗的辭藻,忘記了內容充實,所以容易寫得幹癟、枯燥,空洞無物。此文避免了這一不足,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給景物賦予了生命力,使荷塘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如“好奇”“窺視”“搖了搖頭”等等,這些動詞的恰當運用,成為此文的點睛之筆,使文章隨之活潑、生動起來。

第四,文章結構完整、邏輯性強。文章的後半部脫離了前半部的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狀態,從而加強了文章的深度和力度,使結構趨於合理和嚴謹。作者熱情地歌頌了荷花的美德,並引用了許多古人的詩句,充分顯示了作者的文學功底及才華,令人欽佩!

總之,文章首尾呼應,盡始盡終,的確堪稱一篇好文章。不足的是原稿中下半部分大段加入古詩詞,顯得生硬、堆砌,故刪掉為好。

是啊,荷花給人的感覺是清淡和雅致,是亭亭玉立。雖然已是秋天,可荷葉卻依然故我,即使到了冬天,亦寧折不屈,真乃君子也!

暮色靄靄,我緊了緊上衣,沐浴著滿塘清香,披著一縷晚霞,依依不舍地向家中走去。

指導老師常林

《荷塘秋色》賞析

金子

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優美,讀後令人心曠神怡,值得大家好好閱讀、認真體會。下麵我簡要地分析一下這篇文章的特點,不對的地方可商榷。

第一,開篇交代清楚、明了。文章開頭寥寥幾筆,交代了時間——秋始夏餘;人物——我;地點——荷塘邊,這就完成了一般的作文要求。

第二,詳略搭配合理。首先,作者略寫了荷塘的遠景,也就是荷塘周圍的環境,給人留下了一個大概的印象,有了空間感。接下來,作者走在荷塘邊,開始詳寫荷塘裏的景色。大家看,他是從這幾個方麵下筆的:①知了——有氣無力;②雨滴——在荷葉上滾來滾去;③微風——荷葉起伏、縷縷清香;④花瓣——落在水麵滑行;蓮蓬——老了;蓮子——成熟,掉進水中,等等。作者就從這些細小的變化中,烘托出秋天的特色,從而使文章變得充實飽滿。

第三,寫作手法嫻熟、巧妙。一般說,寫景的文章非常容易走進一個誤區,隻注重華麗的辭藻,忘記了內容充實,所以容易寫得幹癟、枯燥,空洞無物。此文避免了這一不足,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給景物賦予了生命力,使荷塘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如“好奇”“窺視”“搖了搖頭”等等,這些動詞的恰當運用,成為此文的點睛之筆,使文章隨之活潑、生動起來。

第四,文章結構完整、邏輯性強。文章的後半部脫離了前半部的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狀態,從而加強了文章的深度和力度,使結構趨於合理和嚴謹。作者熱情地歌頌了荷花的美德,並引用了許多古人的詩句,充分顯示了作者的文學功底及才華,令人欽佩!

總之,文章首尾呼應,盡始盡終,的確堪稱一篇好文章。不足的是原稿中下半部分大段加入古詩詞,顯得生硬、堆砌,故刪掉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