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故事]貪玩的小猴子

小猴子是個貪玩的孩子,玩起來沒夠。可一讓他學習,他就無精打采。

老師在學校留了作業,他剛寫了一道題,就雙手托著腮看著窗外的大樹,樹上,一隻大尾巴的小鬆鼠正上上下下地在樹杈上跳舞呢。

“小鬆鼠,你快下來,我們一起玩。”小猴子叫道。

小鬆鼠跳下來,跑到小猴子家的窗戶前,說:“小猴子,我們去哪玩!”

小猴子拍拍腦袋,說:“我們去草地踢球。”

他們高興地跑到操場,一個踢球,一個守門,玩得可開心啦。

小猴子早把作業的事情忘到腦袋後邊去了。

中午到了,小鬆鼠回家了。可是小猴子不回去,他還想玩。這時,他看見了一隻小兔子,就高興地說:“小兔子,我們一起去玩,好嗎?”

小兔子也正想找夥伴玩呢,就點點頭。

他們一玩就是一下午。太陽快下山了,小猴子突然想起作業還沒做,就著了急。他急忙往家趕,可是,路上他又遇見了小刺蝟,就忘記了作業,又玩了好久。

到家後,小猴子玩累了,躺在床上就睡著了。

第二天,由於沒有完成作業,老師給了小猴子零分,還批評了他。

得了零分,小猴子決心改掉貪玩的壞習慣,好好學習,可他一到河邊,就忘了,釣了一天魚,什麼書也沒看。

期末考試開始了,老師發了試卷,其它小動物都答得很好,隻有小猴子一道題也不會做,交了白卷。由於小猴子成績不好,老師讓他降班了。小猴子傷心地哭了,他降了班,再也見不到那些小同學了。

哭是沒用了。他從此再也不貪玩了,每天都認真學習,終於,他又得了一百分,又回到原來的班裏,又與同學們在一起學習了。

詢問孩子:貪玩好不好?你有這個不良習慣嗎?

[七天計劃]

周一,家長要留心安排孩子的遊戲和學習的時間,列出表來,對幼兒時期要逐漸使學習時間多於遊戲的時間。在孩子看書或作作業時,把玩具和物品收拾好,避免孩子在學習時分散注意力。

周二,在孩子看書或其它學習活動時,有同伴來找,觀察孩子如何處理。如果孩子能同夥伴一同看書,畫圖畫等,家長給予肯定或鼓勵,並幫助孩子妥善處理學習和遊戲交替進行。

周三,為孩子朗讀文學作品,使之再次認識和理解好好學習的重要意義和貪玩的不良後果。讓孩子複述故事裏的內容,讓孩子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周四,爸爸正在看書,問孩子自己怎樣安排晚上的時間,在這種氛圍中孩子會欣然同意自己也去看書或寫數字,然後再玩玩具。

周五,全家人扮演角色,表演故事內容,孩子自己演自己,再次體會養成認真做事的好習慣,會得到合家人的讚賞。

周六,晚間,大家在一起看書、讀報、作業。造成一種氛圍,使孩子忘記玩耍,專心學習。

周日,帶孩子去書店購置孩子喜歡的圖書或磁帶,以資鼓勵。讓孩子自己總結成績,發現不足,今後繼續努力。寫一篇作文記錄一周情況。

(家長可根據孩子具體情況按七天計劃思路添加、更改、重複有關內容)

[家長必知]

1.家長應從小觀察孩子的興趣。在孩子的擺弄、觀察、提問的過程中,要盡可能滿足孩子的求知欲,並與孩子進行平等地對話和交流。引導孩子探究問題,鼓勵他們具有廣泛的興趣。

2.家長要培養孩子在玩耍中的良好習慣。如,探究式的玩耍要有目的,玩耍分場合,玩耍有時間上的節製等。

3.家長要“蹲下來”,多與孩子一起玩。有些家長總是板起臉來阻止孩子玩,不理解他們為什麼喜歡玩,自然更不能分享孩子的樂趣了。家長如果能放下架子,以童真的心情與孩子一起出遊或者做遊戲,就能更好地理解孩子。

[走進故事]貪玩的小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