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為什麼悟道的是王陽明(3 / 3)

然後王華拿出了另一副腔調:“我說,你就不能幹點正經事嗎?”

王陽明在心裏說:“我現在做的是第一等事,第一等事怎麼就不是正經事了?”

王華似乎注意到了兒子的心思,指責他:“你四處亂逛,像個夜遊神,我聽說你有事沒事就去逛於謙廟?”

王陽明回答:“於謙是大英雄,當初土木堡之變,如果不是他守衛北京城,蒙古人可能就把這座城給攻陷了。”

王華又問:“你還很喜歡東漢的馬援?”

王陽明激動地回答:“他平定交趾,實在是天底下第一等豪傑。”

王華歎了口氣:“你呀,羨慕英雄豪傑我不反對,但你想過沒有,人家是趕上了時勢,人家有平台施展。你要真想做那樣的英雄豪傑,就要讀書做官,隻有做了官才有平台給你施展。”

從以上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獲得以下信息:因為王陽明太聰明,所以能積累起大量的知識,同時,極致的聰明也使他目空一切,把別人看得特別重的東西視為糞土,並且樹立起高人一等的理想。又因為他與生俱來一種“英毅淩邁,超俠不羈”的性格,使他渾身散發著任俠情懷和要在戰場上摧敵製勝的偉大心願。

但也正如他老爹王華所說,他現在隻是空想,因為沒有平台。王陽明也經常問自己,施展經略四方的平台到底在哪裏呢?

兩件荒唐事:新郎失蹤和格竹子

王陽明當時隻是個普通的讀書人,即使往大了說,他也不過是個狀元的兒子,沒有任何平台施展他那“經略四方”的誌向。

而在王華看來,王陽明總有點三心二意,一會兒玩箭,一會兒騎馬,一會兒搞軍事遊戲,一會兒又對著兵書發呆,一會兒又跑去對著道教典籍愣神。王華心裏說,恐怕隻有鬼知道這個小子天天在搞什麼。

王陽明七八歲時曾接觸過單純的道教養生術。十二歲時,他重新回歸道教,這一次不僅僅是養生術,還有道教思想。這次回歸起源於他生母的離世。在為生母守孝期間,他那多愁善感的心緒不能平靜,於是感歎說,人生在世,忽然而來忽然而走,太短暫,什麼事都幹不成。倒不如學習道教長生術,做個不死神仙。

不過很快,他被“經略四方”的誌向所吸引,把道教又扔到一邊。然而,他隻是扔掉了手中的道教典籍,在他心裏,始終留有道教的一席之地。

1488年,王陽明按長輩們的約定到江西南昌迎娶江西副省長(江西布政司參議)諸養和的女兒。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一刻千金的新婚之夜,王陽明居然茫然若失地走出了諸家,在南昌城街道上漫無目的地遊蕩起來。或許是命運使然,他不知不覺地走到一處道觀,抬頭看時發現了“鐵柱宮”三個大字。鐵柱宮在江西南昌名氣非凡,是許多達官貴人趨之若鶩的地方。但在那個沉寂的深夜,王陽明可算是唯一的香客。

他信步走了進去,放眼四望,燈火闌珊,隻見空地上坐著一位仙風道骨的道士,大概在修行導引術。他走上前,小心地坐在道士麵前。道士閉著眼,聽到急促的喘氣聲,緩緩睜開眼。他吃了一驚。

王陽明當時的臉色很不好,呈現青黑色,在燈火並不明亮時,很像鬼魅。道士對王陽明說:“你有病啊。”

王陽明承認:“我從小身體就不好,肺部經常感到不適,臉色始終如此,所以一直堅持用你們道家的導引術緩和病情。”

道士“哦”了一聲。

王陽明就問:“仙人何方人氏?”

道士回答:“祖籍四川,因訪問道友到此。”

王陽明仔細打量著麵前這位道士,隻見他白發披肩、皮膚細膩、眼神清亮,王陽明無法猜出對方的年紀,隻好問:“您高壽啊?”

道士回答:“慚愧,才九十六。”

王陽明吃了一驚,九十六歲,夠短命鬼活兩回了,他居然還慚愧,看來世界上的確有長生不老術這回事,而麵前這位活神仙就是證據。

他問活神仙:“請問您俗名?”

道士抱歉地一笑說:“從小就在外麵漂泊修行,姓名早就忘記了。有好事者見我經常靜坐,所以稱我為‘無為道者’。”

王陽明又湊近一點,殷切地問活神仙:“您是高人,必有養生妙法,請賜教。”

道士笑了笑說:“我才說過,那就是靜坐。養生之訣,無過一靜。老子清靜,莊子逍遙。唯清靜而後能逍遙也。”

按王陽明的理解,這位道士的話其實就是:首先通過身體的安靜(靜坐)從而進入心靈安靜(內心空空,什麼都不想)的狀態。隻要心靈安靜了,就能跳入逍遙境界,成為不死奇人。這就是養生的秘訣,它養的不僅是身體,還有心靈。

王陽明大喜過望,把他在道教方麵的造詣和盤托出。道士一麵聽著一麵頻繁地點頭,這更激起了王陽明的表現欲。兩人就那麼暢談,直到東方發白,毫無倦意。

道士適時地止住王陽明的滔滔不絕,問道:“你好像不是本地人,來此何幹?”

王陽明“啊呀”一聲,他總算想起來南昌是為了結婚,而洞房花燭夜就在昨天。他跳了起來,和道士告別,很有些依依不舍的樣子。

道士卻意味深長地對他說:“以後要保重,我們還有見麵的機會,下一次我們見麵,你的人生將迎來轉折點。”

王陽明對道士的諱莫如深不感興趣,因為凡是道士都有這樣的怪癖,他隻是問:“何時能再見?”

道士笑了笑,伸出兩根手指說:“二十年後。”

王陽明向道士拜別,急如星火地跑回了他老嶽父諸養和的家。諸養和與他的家人和下人們一夜無眠,新郎失蹤幾乎讓諸養和繞柱狂走。當王陽明氣喘籲籲地出現在大門口時,諸養和驚喜交集,王陽明不停地道歉。諸養和也顧不上追問王陽明去了哪裏、做了什麼,他現在隻知道,這個女婿應該把新婚之夜該做的事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