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是有怨!且他們享過關中富貴,定是更加念念不忘,皇帝幾乎能看到那時邊關騷擾不斷,燒搶掠奪,生靈塗炭。皇帝輕哼了一聲,顯示不屑,可他的神情分明是已將衛秀之言放在心上了。
“羌戎天生好戰,到時新王野心勃勃,部眾亦懷念往昔,日日叩我國門,可愁是不愁?”衛秀語氣淡定平緩,說到此處,她垂首望地,唇邊掠過一抹意味不明的笑意,忽然又說起涼州戰事,“此番涼州之戰,便可看出軍中*。三萬魏軍潰散,牽武固有錯,朝廷便無過失?”
說到底,那三萬人因黨爭而死。這黨爭難道是趙王與諸王之爭?不是,是趙王與諸王身後的世家在相。皇帝又豈不知?不換牽武,一方麵確實低估了涼州軍情,另一方麵則是不願與世家太過鋒芒相對,並將江統老將軍視為保底退路,可誰知,這十餘年來,江老將軍早已被排擠出軍帳。
如此要緊之事,皇帝竟絲毫不知,可見涼州之欺上瞞下,有多囂張。
世家之盛數百年,看起來光彩奪目,其實隻為一家之私。他們能把自己的君王賣了,而自己在新朝仍舊高官顯爵、鐘鳴鼎食,又豈是十數載便能製服的?不過是在皇帝的手段下選擇蟄伏罷了。
可觀涼州之事,皇帝如此恩威並施、寬嚴相濟使得世家讓步,仍有不能顧全之處,更何況將來的某位新君。
衛秀一字不言諸王之過,卻將諸王黑得一無是處,將諸王之無能在皇帝心中放大,今後見諸王,皇帝難免會想到她今日之語,連父親創下的局麵都未必守得住的皇子……
衛秀望向皇帝,唇角一抹恬淡儒雅的笑意,不似算計人心的陰險謀臣,倒似采菊東籬的清雅隱士。
皇帝將衛秀的話都聽了進去,此人雖不在朝,卻將朝中事看得清楚透徹,連他之隱憂,都一並點了出來,切中要害,一絲不差。這樣的人,朝廷中日日上朝的大臣都未必能有兩個!
皇帝喜甚,他大笑道︰“先生是我知己,所言皆是我心中大患。”
衛秀笑著搖了搖頭,以示不敢當,口上卻未謙辭。
☉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皇帝舉杯︰“得知己,當浮一大白,此時無酒,便以茶代之!”
說罷,先幹為敬。
衛秀也喝了。
放下茶盞,皇帝又關切問道︰“如先生所言,若逐羌戎,後患無窮,可融入漢人,又該如何行事?”
衛秀便道︰“解辮發而戴冠,去氈裘而著漢服,混居於漢人居所,許胡漢通婚,許胡人入仕途,待之若漢人。心有歸屬,他鄉也成了故鄉。”
她每說一小句,皇帝神色便更專注一分,話畢,皇帝擊案道︰“善哉斯言!”
若按衛秀所言行事,胡人便將成漢人,化危機與無形。非但如此,蠻人善戰,將來征兵,這批人更是能充作精軍。
但一想到此間為難,皇帝眉頭便漸漸皺了起來,朝中不會答應,世家必會阻礙,施行起來也不是易事。
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衛秀低首,端著茶盞,輕輕撥去浮在麵上的嫩葉。
皇帝看著她,微笑道︰“先生有此奇謀,不如為朝廷促成此事,也算善始善終。”這辦法,她能想出來,定是有施行之法,如若不然,便形同空文,她也不會如此坦然地說出來。
皇帝算得準,衛秀確實有辦法。但她不會以一己之力去做此事。
她將茶盞放到幾上,笑著道︰“秀一書生,隻會紙上談兵,如此大事,托付於我,陛下恐將失望。”
皇帝笑著搖了搖頭︰“先生如何謙虛?以先生之能,假以時日,必成一代名臣。”
衛秀低頭笑了一下,小心掩飾去眼中刻骨的恨意,道︰“舉凡名臣,分為三類,一是經世之臣,二是濟世之臣,三便是亂世之臣。陛下以為,秀若為名臣,當屬何者?”
不知她為何有這一問,皇帝疑惑,卻也平心而論︰“先生當屬經世之臣。”魏國已定,她做不了救國於亂世的濟世之臣,也做不了翻雲覆雨圖謀亡國的亂世之臣,自然便隻剩下經世之臣。
衛秀卻搖了搖頭︰“陛下錯了,我之所能,在於亂國。”
皇帝聞此言,心頭禁不住便跳了一下,他望向衛秀,眼中閃過一絲銳利,像要割破她麵上波瀾不驚的麵具,看到她的真實麵目。他笑意危險起來,問︰“先生何出此言吶?”
氣氛突然便如張滿了弦的功,使人提心吊膽。
衛秀看著皇帝一聽亂世,便本能堤防,如此費盡心思得位,又如驚弓之鳥一般費盡心思擔心失國。當真是可憐。
她像有意逗著獵物的獵人,像小心舔著刀口之血的兵士,明知一著不慎,便會被獵物反噬,明知稍不留神,便會被鋒銳的刀刃割破舌頭,她仍是忍不住,惡意地想看一看皇帝心中的驚慌失措。
衛秀看夠了,便從容不迫道︰“我通一些經國之術,卻更善亂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