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活、大學教育與self-education awareness自我教育的自覺(1 / 1)

大學生活、大學教育與self-educationawareness自我教育的自覺

在動筆寫這本書之前,我特意做了一個小範圍的調查。聯係了10個剛剛畢業的大學同學,問他們兩個問題:你覺得你的大學生活有缺憾嗎?你覺得你的大學教育有缺憾嗎?

對第一個問題,十個人中有八個說沒有缺憾,兩個說有缺憾,一個的理由是沒有談過戀愛,另一個的理由是從來沒有出去旅遊過。這個結果在我的意料之中,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大學裏可以盡情享受青春與自由,可以理直氣壯地在校園中多愁善感或者好高騖遠。從時間的角度來看,大學生無疑屬於“有閑階層”;而從財富的角度來看,如果你稍微了解一下現在每個大學生對自己畢業後現金流(收入)的預期,然後將這個現金流做一個折扣變現的分析,基本上我們也可以把大學生歸於“有錢階層”。盡管這些錢還沒有真正在口袋裏,但是這並不?會影響未來的財富帶來的心理上的積極效應:每個大學生都是?可能受市場追捧的概念股,盡管口袋很癟,可是對自己的預期?都不低。因此,中國的大學生呈現出一種和中國股票相同的特?,點:很高的市盈率(每股定價/每股盈利),牛氣衝天——當然是?在泡沫還沒有被戳破之前。

羅唆了半天,其實是想證明,基本上每個人的大學生活都會很有意思,都會值得回憶,這也是那麼多關於大學生活尤其是大學愛情故事的小說能火起來的原因。

但是,我們這本書關心的話題卻並不僅僅是“大學生活”,而是“大學教育”。這兩個概念的區分從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中就可以看出來。與第一個問題截然相反,十個人中有九個人認為自己的大學教育有缺憾,理由林林總總,有非常概括的:荒廢了太多的時間、沒學到太多有用的東西、覺得自己懂得很多卻找不到工作等等;也有非常具體的:英語學得不好、口才不夠好、性格上有弱點等等。唯一一個沒有缺憾的人的理由是:我已經盡力了,再讀一遍還是這樣。於是我得到了這樣的結論:對今日中國的很多大學生而言,他們往往傾向於對自己接受的大學教育表示否定和失望。

你可以反駁說這個調查的結論沒有太大意義,因為很多人都可能永遠會覺得學無止境,所以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謙度”了起來,或者,並不是我們的大學教育有問題而真的是學生自己不夠努力。甚至你還可以論證這個小小的調查在樣本上有偏差——這10個人都是我認識的人,因此他們可能都是像我一樣不知道天高地厚、居然自以為知道什麼是完美的大學教育的人。

這樣的反問提醒我們,在本書中,我們將不會過多地談論為什麼中國的大學沒有給大學生提供完美的大學教育。這個問題應該留給大學的行政管理人員,他們一方麵強調“與國際經驗接軌”,一方麵又少有考慮改變學生社團的注冊管理製度;或者花大量的美金去聘請海歸學者,卻未能在學生就業指導培訓上認真投資。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們將從學生的角度來討論:如果你要一個完美的大學教育,你就必須要有self-educationawarenesso在這個全球化的年代,你麵對的是來自全球各地的大學生的競爭,你麵對的是一個自助式的教育環境,你要靠自己去設計和取得一個完美的大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