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消費者“挑花眼了”(1 / 1)

我們的社會發展趨勢是從沒有選擇,到有選擇,到更多的選擇。就拿我們最常見的用品——手機來說,現在,手機的種類日趨繁多,五花八門。不過,從心理學和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心理學家就曾在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附近的一個超市裏,做過一個關於“選擇”的實驗。

工作人員在超市裏擺兩個吃攤,一個有6種口味,另一個有24種口味。結果,24種口味的攤位吸引的消費者較多——242位經過的客人中60%停下試吃;而6種口味的吃攤前260個經過的客人中隻有40%的人停下試吃。

但是,購買的結果卻出人意料:在有6種口味的攤位前停下的消費者,30%都至少買了一瓶果醬;而有24種口味的攤位前,試吃者中隻有3%的人買了果醬。

選擇方案過多,會攪得人們心神不寧,使人無所適從,最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多方案”變成了“無方案”,什麼方案也確定不下來,也就是俗話所說的“挑花眼了”。因此,銷售人員在推銷自己的商品時,不要給消費者提供太多的選擇,否則,消費者“挑花了眼”,反而會覺得無從下手,更加難以做出購買決策。

還以手機為例,銷售人員如果為每款手機提供過多的選擇,不僅不能增加低端手機用戶的快樂,還降低了他們購買價格較高款式的滿意度。事實上,當消費者麵對一個複雜昂貴的產品時,他對於能否做出正確決定變得越發緊張。最終,研究結果表明,每種型號的產品提供3種選擇已完全足夠了,而任何產品提供7種以上的選擇,都會產生反效果。

美國心理學家Barry Schwartz在《The Paradox of Choibsp;Why More Is Less》一書中也有類似的結論:過多的選擇會給消費者帶來焦慮,他們並沒有因為豐富的選擇而感覺“手握大權”,反而會產生無力感——在下決定之前,他們得費心費力地研究所有的選擇。針對這一心理,銷售人員在為消費者介紹產品時,一定要避免人為的給消費者製造“選擇障礙”,而這就需要銷售人員根據每個消費者的需求,主動為其推薦合適的產品。例如,在購買手機時,有些人看重手機的通話質量,有些人看重手機的上網功能,有些人看重手機的外觀和款式,有些人看重手機電池的待機時間等,銷售人員就可以根據消費者需求的不同側重點為其介紹。

其實,每一個銷售員也都知道,洞察消費者的需求對於銷售的成敗很重要。但是,有時候消費者的需求很隱晦,不容易把握。這時,我們該怎麼做呢?

醫生給病人看病,都講究一個望聞問切,醫生總是要詢問病人一些問題,然後聽病人說自己的身體狀況,之後才能下定論開藥方,這一切同樣適用於銷售人員。銷售人員在與消費者的溝通中,也要把詢問與傾聽緊密結合起來,從而發現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多提問題,你會發現答案就在他的回答中。需求都是問出來的,你要有意識地去問消費者一些問題,而不是在消費者麵前滔滔不絕,完全不在乎消費者的反應,結果白白失去了成交的機會;認真傾聽,分析出消費者內心深處的渴望。許多銷售人員常常忘記,傾聽是相互有效溝通的重要因素,而且傾聽消費者的問答,還可以使客戶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