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精神財富永相傳(1 / 1)

--紀念嶽飛900周年誕辰大會新聞特寫

記者 楊 傑

歲月的衝擊不能磨損,曆史的風雨難以摧毀。

900周年,嶽飛--這位民族英雄,不僅贏得了無數仁人誌士的崇敬,而且成為廣大人民普遍熱的愛國典範。嶽飛身上所體現出的優秀美德和昭示出的精神,融進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之中,成為中華民族優秀精神遺產的一部分。

2003年3月17日,嶽飛900周年誕辰紀念日。當曆史的巨書一頁翻到今天,人們發現,心中對嶽飛的懷念不僅沒有被衝淡,反而更加強烈。於是,海內外40萬名嶽飛後裔的代表來到朱仙鎮。3月17日--看似普通而平凡的一天,就這樣引起了眾多新聞媒體的關注。紀念嶽飛900周年誕辰暨嶽飛思想學術研討會就這樣熱烈而隆重地舉行了。與會普通群眾之多、大會氣氛之熱烈、講話內容之激勵人,是記者多年來采訪所未見。人們為何會這樣?人們是希望尋找一種財富和精神,而這種財富和精神曆經代代相傳而沒有被遺棄和忘卻。

3月17日9點30分,朱仙鎮嶽飛廟裏到處是紀念的人流。人們或在嶽飛塑像前佇立,或在嶽飛功績陳列室裏默默吟頌著《滿江紅》. "多少年了,我經常吟頌嶽飛的《滿江紅》,一曲《滿江紅》曾經激勵了多少熱血男兒獻身疆場、報效祖國!每當外敵入侵、國難當頭的危急關頭、嶽飛的《滿江紅》更是激勵了無數的中華兒女。特別是在抗日戰爭年代,嶽飛的《滿江紅》成為一曲戰歌。許多人都愛唱這歌,這是嶽飛作為中華民族共同的英雄的明證。"在嶽飛功績陳列室裏,全國嶽飛思想研究會秘書長、嶽飛第28代嫡孫嶽朝軍懷著崇敬的心情,發自肺腑地說。王曾喻--著名宋史專家、中國社科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目光凝重的看著嶽飛的塑像,像是從這位民族英雄身上發現了什麼……"嶽飛精神是一麵愛國主義的大旗。人民是多情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嶽飛身上有著中華民族的許多美德,在曆史上是十分罕見的。嶽飛所處的那個時代早已過去,但嶽飛的愛國主義精神卻成了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今天,我們來紀念嶽飛,也是懷著對嶽飛的崇敬和爭取祖國統一。嶽飛生前的宏誓大願,就是山河一統,這也正是今日億萬中華兒女的宏誓大願。"王曾喻這慷慨激昂的話語引起了在場人們的共鳴。韓國青海李氏宗親會會長李喜明先生來了,作為嶽飛的後裔,他身在國外心係祖國,為了民族的振興,他激動地喊出了:"愛國、愛家,讓我們珍惜這代代相傳的財富。"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嶽飛廟前的廣場上。10點,紀念嶽飛900周年誕辰大會正在進行。會場上,以表演評書《嶽飛傳》而名揚大江南北的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劉蘭芳和嶽飛後裔、中央對外聯絡局局長嶽明成為記者爭相采訪的對象。當劉蘭芳和丈夫王印權經過後排時,從事嶽飛思想研究的台灣學者高雙印站起來和王印權握手,見此情景,劉蘭芳也伸出了手。高雙印對劉蘭芳說:"我非常愛聽你表演的評書《嶽飛傳》,我從中感到了一種精神,這是凝聚民族的精神。"劉蘭芳說:"為了祖國的統一,讓我們盡最大的努力。"王印權插話說:"今天,我們都是為著弘揚一種精神而來,這種精神就是愛國主義精神。"此時,會場上響起陣陣掌聲,這掌聲是為文天祥的後裔文元衍先生朗讀的一首《魂係中華》而響起的。隻聽文元衍高聲朗道:"無論我們走到何處何地,說著不同的方言土語,因為統一的母語漢字我們仍然呼吸到黃山黃河的芬芳氣息,我們仍然感受到長城長江的博大壯麗。"伴隨著陣陣掌聲,文元衍回到了座位上,全國嶽飛思想研究會秘書長嶽朝軍緊緊握住了他的手說:"你的詩,催人奮進,激發了人們的愛國情懷。"文元衍說:"嶽(飛)文(天祥)一家。嶽飛的《滿江紅》,文天祥的《正氣歌》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兩雙手緊緊握在一起,兩顆心緊緊貼在一起。愛國、正氣這代代相傳的精神已融入到華夏兒女的心中。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麵對900年來無數仁人誌士的崇敬,嶽飛當之無愧。嶽飛精神代表了可貴的民族精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弘揚嶽飛精神,就是弘揚他的愛國主義精神,這不僅是參加紀念嶽飛900周年誕辰大會人們的共識,更是廣大人民的共識。愛國主義精神,不僅是嶽飛家庭的傳家寶,更是廣大人民代代相傳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