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民族的認同(1 / 2)

--“還我河山”政議

劉榮富

偉大的抗日戰爭勝利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組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陣線,曆經十四年的浴血拚殺,終於迎來中華民族勝利的曙光。人民領袖毛澤東無比激動和自豪,揮筆寫下了不朽的題詞:“慶祝抗日勝利,中華民族解放萬歲”!

值此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的慶典,人們談起“還我河山”的名言在抗日戰爭中所起的巨大作用,遙想民族英雄武穆嶽飛的偉大精神對國人的激勵,人們仍激動不已。抗戰期間,“還我河山”傳遍祖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舉國上下無不知曉,並受到一些外國友人的讚揚。當時,嶽飛敢於把敵人打入地獄的英勇主義軍魂和抗擊侵略、拯民於水火的偉大精神激勵了千百萬人民和日寇做殊死的搏鬥,使中國在強敵的打擊摧殘下仍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那時,人們聽到或唱起《滿江紅》,精神倍增;看到“還我河山”,群情激奮;鐵血兒郎義無反顧,奔向抗日戰場。

人民非常鍾愛嶽飛,更敬佩他“精忠報國”的不朽精神。嶽飛精忠報國的偉大實踐,就是抗金兵,收複失地,“使中國安強”。嶽飛氣壯山河的“還我河山”臨摹手跡問世於1931年。時值日本侵略者進攻中國、強行占領我東北地區。神州瀝血!人民怒火滿腔,抗日情緒日益高漲。江南愛國誌士周永忠、童世亨、金兆梓等憂心如焚,出於敬仰嶽飛,召喚英雄的心情,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為喚起中華民族整體的抗戰精神,同仇敵愾,狠狠打擊日本鬼子,他們“從曆史偉人,民族英雄嶽飛身上汲取力量”,擷取了他在抗擊外侵勢力中最具號召力的格言--“前仆後繼,還我河山”作為有力的精神武器,以此來鼓舞國人的鬥誌,凝聚各黨派各界的武裝力量一致抗日,共赴國難。為使這一格言再次走進億萬人民的心中,並使其易傳並永久地保留在中華民族的記憶裏,他們選取“還我河山”四個字,精心地從嶽飛書《吊古戰場文》手跡中選出幾個相關的字,臨摹成嶽飛“還我河山”的題詞。“還我河山”四字,道出了中國人民的心聲。從此作為嶽飛的真跡與《滿江紅》詞一起迅速傳遍全國”(見《嶽飛研究》第五集第58頁)。

嶽飛,中華民族英雄。麵對燒殺奸淫的金兵入侵,他立誌收複失地,號召人民奮起還我河山,使中國安強。這是他的奮鬥目標和政治理念。八百多年後,中國又遭受日本鬼子的侵略踐踏和蹂躪,再次燃起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怒火和血戰到底的誓死決心。國難當頭,人民呼喚民族魂,民族需要嶽飛精神。嶽飛是中華民族魂。同時,“還我河山”也是嶽飛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寇侵華,國破家亡。危難之際,“還我河山”重現,很快為人民所接受,為民族所認可。她像一麵戰旗,高高飄揚在神州上空,召喚著億萬抗日之士;像一具戰鼓,震響華夏大地,鼓舞人們抗戰到底;像一把號角,激勵人們奮勇殺敵,一往無前。“還我河山”,可以說是嶽飛《滿江紅》的縮寫。她演繹著《滿江紅》的主旋律。保衛祖國,打擊侵略者,收複失地,是她的最終目的。二十世紀中國的抗日戰爭,在一致抗日的總目標、總原則下,國共兩黨兩軍和全國人民英勇頑強地抗擊日本侵略者,經過十四年浴血奮戰,取得抗日戰爭的全麵勝利。談起這段悲壯英勇的曆史,不少抗戰的老戰士講,在抗日的年代裏,全國上下,前方後方,時時能聽到《滿江紅》的歌聲,看見“還我河山”的字幅。那時,人們自覺不自覺地把《滿江紅》當作國歌來唱。我們都會唱。在街頭和報刊及宣傳品上常見“還我河山”。危難關頭,“還我河山”高懸華夏上空,《滿江紅》怒濤洶湧澎湃。在抗日的國土上,嶽飛精神廣泛傳頌。精忠報國、《滿江紅》、“還我河山”交相輝映。嶽飛戲劇、電影、小說、評書深入人心,民族精神再次得到空前發揚。山河在怒吼,民族在抗爭。一定要把日本鬼子從中國趕出去!這是時代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