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其庸
40多年前,羅英、丁力兩位曾把他們創作的電影劇本《嶽飛》寄給我,要我提意見。我看完後,約他們見麵,我當時說:這個劇本寫得很好,但從你們的文筆和掌握的史料來看,最好寫小說,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才可能把這個題材寫得深厚一些。我當時隻是從讀他們作品的感覺來說,並不敢說我的看法一定正確,更沒有希望他們一定接受我的意見。誰知他們回去後,竟決定改寫小說,而且到1958年,他們幹脆調到賀蘭山下的銀川工作,以便更熟悉當年嶽飛抗金的曆史生活。
從此我與他們一別40多年,幾乎是不通音信。沒想到40多年後,他們托人將稿子帶到北京交給我。當這部沉甸甸的四五十萬字的稿子(第一卷)擺在我的麵前時,我真是又驚又喜!一開卷就欲罷不能,不僅是其他工作都擱了下來,有時甚至連寢食俱廢。這種情況,我隻有在讀金庸的小說和二月河的小說時是如此!這樣整整幾天,我把這部稿子認真地讀完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斷地被小說的思想和情節所激動,有時為之流淚,有時為之拍案,有時又為之浮想聯翩!我認為作者所寫的曆史生活是豐富多彩而深刻的,是有很強的真實感的。他讓你開卷以後,就感到一股濃厚的曆史生活氣息撲麵而來,讓你很快就進入了曆史氛圍。
我昔年曾研究過全部的嶽飛小說、嶽飛戲曲和嶽飛的曆史傳記,並寫了多篇論文。我認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與嶽飛這個曆史人物相稱的曆史小說。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個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正是在這樣的民族災難中,造就了一係列的民族英雄,造就了一係列頂天立地的民族脊梁,民族之魂!嶽飛就是其中最最傑出的一個。
我曾對羅英說,寫一個嶽飛,是為了要集中發揚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發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千百年來那些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而建立了彪炳於史冊的功勳,建立了氣壯山河的事業的英雄們,最後自身卻蒙冤遭屈、受盡人間的殘酷折磨而死;站在人民的立場,對古往今來的這樣的英雄們自然應該萬世敬仰,千秋灑淚;而對那些獨夫民賊,自當鑄以鐵人,讓萬世唾罵!那麼,這部長篇小說《嶽飛》,就是古往今來曆史上含冤蒙屈的烈士們、英雄們的百年祭,就是那些作惡多端的醜類的萬年恥辱柱!
然而,作為民族的一分子,當外侮當前,國家垂危,民族淪喪,人民溺於水而焦於火之時,自當躍馬橫戈,衛我家邦,衛我人民,衛我父老兄弟姐妹,即使強敵攻於前,奸賊誣於後亦在所不顧,所謂"我以我血薦軒轅"也!所謂"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也!嶽飛就是這樣一位頂天立地的巨人。
曆史是曲折而複雜的,多讀一點曆史可以使人聰明,尤其是多讀一些偉人的曆史,可以增長人的誌氣和節操。嶽飛的一生,是"氣壯山河"的一生,而這部長篇小說《嶽飛》也寫得"氣壯山河",真是文如其人(嶽飛),可以引吭高歌,可以擊節快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