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帶呈黃色和黃綠色,有臭味,像米湯或膿樣,多為化膿性細菌感染所引起。

●血性白帶,白帶中帶血。見於重度宮頸糜爛、宮頸息肉、黏膜下肌瘤、子宮頸癌。

●水樣白帶,白帶如稀水樣或像高粱米湯樣,見於子宮頸癌、子宮體癌,輸卵管癌,黏膜下肌瘤、炎症。

總之,引起病理性白帶的原因很多,多數是炎症、惡性腫瘤。所以對病理性白帶應詳細檢查,確診,及時治療。

104.白帶增多

●白帶由陰道黏膜滲出物、宮頸腺體、子宮內膜分泌物混合而成。含有表皮細胞、少量白細胞和非致病性陰道杆菌。

●女性陰道還有一種平時很少分泌的分泌物:當性興奮時,陰道壁血流增加,血管充盈,腺體分泌旺盛,特別是埋於大陰唇深部的前庭大腺分泌液增多,它由一細導管伸向陰道口,兩個開口正好在處女膜外側緣的下方,性興奮時分泌出一種白色黏液,這些分泌物(陰液也稱為“愛液”)和白帶混在一起從陰道流向體外時,使得白帶量增多。熱戀期間,雌激素分泌旺盛,白帶的分泌也會相應增多。

●無論是“愛液”還是白帶,都是正常現象。它不僅可以濕潤、清潔、保護陰道,婚後還有利於兩性生活,有助於精子運行受孕。隻要白帶不黃,沒有酸、臭等氣味,就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為了預防和減少疾病,女性要注意白帶的性狀,白帶過多、色黃、有臭味,提示有生殖器官炎症。白帶有血或性交出血,提示有陰道、宮頸新生物。月經頻發、血量過多或淋漓不淨,要警惕子宮肌瘤、子宮內膜腺癌。下腹部包塊往往是卵巢腫物的表現。

●已婚婦女要定期做婦科普查,每1~2年檢查一次,做宮頸刮片、穹隆塗片查脫落細胞,早期發現癌症。

105.帶下病自療方法簡介

自療注意事項

●忌涉水遊泳,以避免下腹受涼。

●忌過度進食生冷寒涼食品,如蛤蜊、蟶子、河蚌、田螺等。

●多食一些具有補脾、溫腎、固下作用的食物。如淮山藥、芡實、扁豆、蓮子、栗子、榛子、白果、薏苡仁、蠶豆、黑木耳、豇豆、胡桃肉、淡菜、海參、龜肉等。

●減少性生活。

自治療法

①成藥自療法

●溫經白帶丸,每次1丸,每日2次。

●白帶片,每次5片,每日3次。

●千金止帶丸,每次6克,每日2次。

②驗方自療法

●白雞冠花30克、金櫻子15克,分兩次煎服。

●白扁豆花30克,分2次煎服。

●碎米薺30克,分2次煎服。

●小茴香15~30克,幹薑10克,紅糖少量。每日1帖,分兩次煎服。用於腎虛者。

●蒼白術、雞冠花、茯苓各15克,車前子12克、貫仲5克,每日1帖。分兩次煎服。

飲食自療法

●白果仁10克搗碎,將豆漿燒開衝入,每日1次。

●薏苡仁、芡實各30克,大米適量,煮粥食用。

●烏骨雞1隻,黃芪、芡實、扁豆、薏苡仁各15克,陳皮、鬆仁各10克,糯米適量,拌和加調料塞入雞肚內縫合悶酥,分次食用。

●幹薑3克,碎米薺30克,一同研成細末,用黃酒衝服,每次6克,每日服兩次。專治婦女各種帶下病。

●幹薑15克,白芍30克,一同研成末,炒成微黃色,每次服6克,空腹用米湯飲下,半月可見效果。治療婦人赤白帶下,臍腹疼痛。

外治自療法

●推擦腰腹。脊柱兩側從褲帶向下直到尾骨,反複推擦直到發熱。肚臍下10厘米處用手掌魚際反複轉圈搓擦至熱。每日兩次。

●代灸膏(敷貼方藥之一)貼足三裏、命門、關元三穴。足三裏:在外膝眼下四橫指寬,脛骨一橫指寬處。命門:和肚臍正相對,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關元:臍至恥骨為五寸,關元穴在臍下三寸(四橫指)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