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皮膚的分泌與排泄作用
皮膚的分泌與排泄作用主要是通過小汗腺、頂泌汗腺和皮脂腺完成。
① 小汗腺分泌汗液。通過排汗,可散熱降溫,以維持正常體溫。汗液排出後與皮脂混合,形成皮脂膜,對皮膚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汗液使皮膚表麵呈酸性,可抑製某些細菌的生長。
② 人類的頂泌汗腺已退化,僅局限於部分有毛處如腋窩等處。其分泌與體溫調節無關。
3.皮膚的吸收功能
皮膚有選擇性的吸收外界物質的能力,所以某些物質,如藥物、化妝品等化學物質可以通過表皮被真皮吸收,最後進入體內。皮膚吸收作用主要通過以下幾條途徑。
(1)角質層細胞
主要由角質層細胞膜滲透進入角質層細胞,然後再透過表皮到達其他各層,是皮膚吸收的主要途徑,以吸收脂溶性物質為主。
(2)毛囊、皮脂腺、汗管等皮膚附屬器
少量物質可以通過毛囊,再通過皮脂腺及毛囊壁進入真皮內,再從真皮向四周擴散。主要吸收水溶性物質。汗管一般不吸收物質,但如果皮膚受損,則吸收作用增強。
(3)角質層細胞間隙
極少量物質,如鈉、鉀、汞等可通過角質細胞間隙滲透而進
入真皮。
4.皮膚的感覺功能
皮膚的感覺分為兩大類:
① 單一感覺,如觸覺、壓覺、痛覺、冷覺和溫覺。
② 複合感覺,如幹濕、光滑、粗糙、硬、軟等感覺。
另外,還有形體覺、兩點辨別覺、定位覺、圓形覺等。
這些感覺經大腦分析判斷,作出有益於機體的反應。有時產生非意識的反應即條件反射,如手碰到燙物時的回縮反應,可免除機體進一步受到傷害。
5.皮膚的體溫調節功能
皮膚是機體散熱和調溫的重要器官。當外界溫度發生變化時,皮膚血管開始收縮或擴張,從而改變皮膚中的血流量及熱量的擴散,以調節體溫,使體溫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通過汗液的蒸發而帶走熱量為人體的主要散熱方式。
6.皮膚的代謝功能
皮膚表麵細胞的分裂與分化,毛發和指甲的生長,色素細胞的形成以及汗液和皮脂的形成、分泌等,都要經過一係列的生化過程才能完成。皮膚參與整個機體的糖、蛋白質、類脂質、水、電解質、維生素及酶等的代謝過程,即皮膚的代謝功能,對皮膚和機體起著保護作用。
7.皮膚常駐微生物及微生態平衡
正常人體的體表和與外界相通的腔道都寄居著不同類型和數量的微生物。當人體免疫功能正常時,它們對人體無害,有些對人體還有利,是正常微生物群。
第二節 皮膚的基本類型
人體皮膚按其皮脂腺的分泌狀況、角質層含水量、角質層表麵的pH值及皮膚特點,可分為四種類型:中性皮膚、幹性皮膚、油性皮膚和混合性皮膚。皮膚類型差異不僅存在於不同的個體,即使同一個體,也因年齡、季節、身體狀態等因素而有所差異,此外,不同部位的皮膚也可能存在兩種不同的類型。
2.皮膚的分泌與排泄作用
皮膚的分泌與排泄作用主要是通過小汗腺、頂泌汗腺和皮脂腺完成。
① 小汗腺分泌汗液。通過排汗,可散熱降溫,以維持正常體溫。汗液排出後與皮脂混合,形成皮脂膜,對皮膚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汗液使皮膚表麵呈酸性,可抑製某些細菌的生長。
② 人類的頂泌汗腺已退化,僅局限於部分有毛處如腋窩等處。其分泌與體溫調節無關。
3.皮膚的吸收功能
皮膚有選擇性的吸收外界物質的能力,所以某些物質,如藥物、化妝品等化學物質可以通過表皮被真皮吸收,最後進入體內。皮膚吸收作用主要通過以下幾條途徑。
(1)角質層細胞
主要由角質層細胞膜滲透進入角質層細胞,然後再透過表皮到達其他各層,是皮膚吸收的主要途徑,以吸收脂溶性物質為主。
(2)毛囊、皮脂腺、汗管等皮膚附屬器
少量物質可以通過毛囊,再通過皮脂腺及毛囊壁進入真皮內,再從真皮向四周擴散。主要吸收水溶性物質。汗管一般不吸收物質,但如果皮膚受損,則吸收作用增強。
(3)角質層細胞間隙
極少量物質,如鈉、鉀、汞等可通過角質細胞間隙滲透而進
入真皮。
4.皮膚的感覺功能
皮膚的感覺分為兩大類:
① 單一感覺,如觸覺、壓覺、痛覺、冷覺和溫覺。
② 複合感覺,如幹濕、光滑、粗糙、硬、軟等感覺。
另外,還有形體覺、兩點辨別覺、定位覺、圓形覺等。
這些感覺經大腦分析判斷,作出有益於機體的反應。有時產生非意識的反應即條件反射,如手碰到燙物時的回縮反應,可免除機體進一步受到傷害。
5.皮膚的體溫調節功能
皮膚是機體散熱和調溫的重要器官。當外界溫度發生變化時,皮膚血管開始收縮或擴張,從而改變皮膚中的血流量及熱量的擴散,以調節體溫,使體溫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通過汗液的蒸發而帶走熱量為人體的主要散熱方式。
6.皮膚的代謝功能
皮膚表麵細胞的分裂與分化,毛發和指甲的生長,色素細胞的形成以及汗液和皮脂的形成、分泌等,都要經過一係列的生化過程才能完成。皮膚參與整個機體的糖、蛋白質、類脂質、水、電解質、維生素及酶等的代謝過程,即皮膚的代謝功能,對皮膚和機體起著保護作用。
7.皮膚常駐微生物及微生態平衡
正常人體的體表和與外界相通的腔道都寄居著不同類型和數量的微生物。當人體免疫功能正常時,它們對人體無害,有些對人體還有利,是正常微生物群。
第二節 皮膚的基本類型
人體皮膚按其皮脂腺的分泌狀況、角質層含水量、角質層表麵的pH值及皮膚特點,可分為四種類型:中性皮膚、幹性皮膚、油性皮膚和混合性皮膚。皮膚類型差異不僅存在於不同的個體,即使同一個體,也因年齡、季節、身體狀態等因素而有所差異,此外,不同部位的皮膚也可能存在兩種不同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