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性皮膚
1.表征
① 皮膚紅潤,富有光澤。
② 潤滑不黏,無粗糙感。
③ 紋理細膩,富有彈性。
④ 厚薄適中。
2.特征
① 皮脂與水分的分泌均衡。
② 角質層含水量達20%。
③ pH為4.5~6.5。
④ 皮脂和汗液分泌暢通,並能適應季節變化。
⑤ 較耐曬,對外界刺激不太敏感。
⑥ 化妝後不易脫妝。
⑦ 是健康理想的皮膚,嬰兒的皮膚多屬於中性皮膚。
二、幹性皮膚
1.表征
① 皮膚缺乏光澤。
② 手感幹澀粗糙,缺乏柔軟感,彈性較差。
③ 紋理較細,毛孔較小。
④ 皮膚薄而多皺。
⑤ 易起皮屑。
2.特征
① 皮脂腺分泌量少,因此皮膚幹燥,潔麵後有緊繃感。
② 角質層水分低於10%。
③ pH>6.5。
④ 長期不加護理易產生皺紋。
⑤ 不易長痤瘡。
⑥ 耐曬性差,對外界刺激較敏感。
⑦ 大多數幹性皮膚的人都有咖啡色圓斑點,即天生雀斑。
⑧ 附著力強,化妝後不易掉妝。
3.幹性皮膚的分類
① 缺乏油脂的幹性皮膚:主要由於皮脂腺分泌功能失調,無法產生皮脂所致。皮膚可能呈現部分油膩、部分幹燥的現象。
② 缺乏水分的幹性皮膚:由於皮膚水分不足,雖然有足夠的油脂卻仍然幹燥,易起皮屑且易剝落,容易產生微細線條及皺紋。通常皮膚較薄,看起來可能很細嫩,摸起來卻會感到粗糙。
4.形成原因
引起皮膚幹燥的原因很多,有內因與外因兩個方麵。內因方麵與先天性皮脂腺活動弱、後天性皮脂腺活動和汗腺活動衰退、維生素A缺乏、脂肪類食物攝入過少、皮膚血液循環不良、過度疲勞有關。外因方麵與日光暴曬、寒風吹襲、使用堿性肥皂、過於頻繁蒸臉、皮膚不潔、亂用化妝品等有關。此外,在成年人中,年齡的增長也會令皮脂分泌減少,如果皮脂腺活動停止,就無法產生潤滑皮膚的油脂而使皮膚變得幹燥。
三、油性皮膚
1.表征
① 皮膚出油多,有光澤。
② 毛孔粗大,紋理粗,呈橘皮狀。
③ 皮膚彈性好,不易發生皺紋。
2.特征
① 油性皮膚也稱多脂型皮膚,多見於青年人和肥胖者。
② 皮脂分泌多。
③ 角質層含水量達20%。也有的屬於缺水型油性皮膚,角質層含水量較低。
④ pH<4.5。
⑤ 毛孔易被皮脂、角質所堵塞,繼而引發細菌感染,發生痤瘡、脂溢性皮炎等問題。
⑥ 化妝後妝麵易脫落且難持久。
3.形成原因
主要與先天性皮脂腺活動亢進、雄性激素分泌過多、偏食多脂食物、香濃刺激性調味品以及維生素B族的缺乏有關。青春期皮脂腺活動較強,出現油性皮膚是正常現象,但此類皮膚易患痤瘡、脂溢性皮炎、酒渣鼻等皮膚病,故需注意調節皮脂分泌,保持皮膚清潔,防止皮膚感染。此外,炎熱的天氣也會促使皮脂分泌。
四、混合性皮膚
混合性皮膚兼有油性皮膚和幹性皮膚的特征。在麵部T形區(前額、鼻、口周、下巴)呈油性狀態,眼部及兩頰呈幹性狀態。其T形區的紋路看不清楚,有油光,眼部及兩頰處紋路則較明顯,鼻周及下巴處有顆粒阻塞物。23~35歲的女性中70%~80%屬於此類皮膚。
第三節 皮膚敏感與皮膚過敏
什麼是敏感性皮膚?皮膚敏感與皮膚過敏究竟是什麼關係?很多美容師對此類問題還無法進行清楚地解釋。不少人對“敏感”和“過敏”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敏感皮膚就是過敏的皮膚這一層麵上。現在我們應該更新一下這種認識。
敏感性皮膚與過敏性皮膚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英文中,敏感性皮膚是“Sensitive skin”,過敏性皮膚則是“Allergic skin”。皮膚敏感指的是一種皮膚狀態,是皮膚對於刺激物反應的敏銳程度,而皮膚過敏則是皮膚所反映出來的一種症狀,是皮膚受到各種過敏原刺激後所產生的異常反應。
敏感性皮膚很容易產生過敏反應,但並非所有發生皮膚過敏反應的人就一定是敏感性皮膚。
據國外最新資料表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敏感皮膚是一種新的皮膚類型,可以作為一種獨立的類型來加以護理。
一、皮膚過敏
1.什麼是皮膚過敏
過敏反應(anaphylaxis)又可稱做變態反應或超敏反應(hypernsitivity),醫學的解釋為:機體被抗原物質致敏後,再次受同一抗原物質刺激所產生的一種異常或病理性免疫反應。
簡單說來,過敏就是我們的免疫識別係統出現了問題,把一些不應該成為攻擊對象的物質誤認為是有害物質,從而使人體出現一係列不容易受控製的生化反應。
2.過敏反應的主要表現
主要表現為組織的損傷,生理功能的紊亂,如:
皮膚局部出現皮疹、丘疹;
皮膚紅腫;
有刺痛感;
瘙癢;
由搔抓形成的潰瘍麵;
繼發感染形成的膿皰;
局部淋巴結腫大。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的皮膚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過敏現象,比如過敏體質的人,皮膚接觸到某些含化學成分的化妝品就會出現不適應情況,如出現皮疹、發紅等;對氣候敏感,特別是氣候幹燥的秋冬季,皮膚易出現緊繃、發紅、刺痛感;某些海洋類食物,像蝦、蟹等,會引起皮膚的過敏,諸如此類。一些皮膚變態反應型疾病如接觸性皮炎、濕疹等也會在皮膚上出現過敏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