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皮膚敏感基礎理論(3 / 3)

3.為什麼皮膚很容易過敏

因為皮膚是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屏障,許多外來抗原通過皮膚進入人體,並首先在皮膚上產生免疫反應,起到清除異物、保護機體的作用,同時皮膚也對體內突變細胞進行免疫監視,以防癌變。因此,皮膚是人體最容易引起過敏的部位之一。醫學界也將皮膚看成一個具有特定免疫功能的組織器官。

4.過敏反應的類型

根據免疫反應造成損傷的機理,醫學上把過敏反應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並以羅馬數字I~IV來命名:I型、II型、III型、IV型。其中最常見的是I型和IV型。

(1) I型過敏反應

[別名]“特應性”或者“速發型過敏反應”。

[反應速度]快,一般在幾秒或幾十分鍾之內。

[特點]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

[類型]藥物過敏,以青黴素引發最常見,此外頭孢菌素、鏈黴素、普魯卡因、有機碘、氨基比林、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等也可引起。

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進食魚、蝦、蟹、蛋、奶等食物後發生過敏性胃腸炎。

發生在皮膚上的I型過敏,包括特應性皮炎、蕁麻疹(風疹塊)等。

(2) IV型過敏反應

[別名]“延遲型過敏反應”。

[反應速度]慢,一般要在一天或者幾天之後才會出現症狀。

[特點]大多無個體差異。

[類型]接觸性皮炎、裝飾材料過敏和許多類型的職業過敏等。

此外,還有II型和III型。II型又稱細胞毒性變態反應,如輸血反應、新生兒溶血。III型則又稱血管炎型過敏反應,如係統性紅斑狼瘡等。日常生活中較為少見。

5.皮膚過敏是怎樣發生的

人體皮膚免疫係統細胞包括了角質形成細胞、朗格漢斯細胞、淋巴細胞、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等細胞成分,它們主要分布於皮膚表皮、真皮,呼吸道的鼻黏膜、扁桃體、支氣管黏膜、胃腸道的胃腸黏膜,以及皮膚黏膜、眼角膜等處。它們主要負責皮膚防禦工作,與皮膚過敏反應的發生過程密切相關。

一般來說,皮膚過敏的發生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致敏階段

當外界環境的過敏原進入皮膚的表皮層時,表皮中的防禦係統之一——朗格漢斯細胞會主動前往捕捉,然後將捕捉到的抗原往內層滲透交付給真皮層的肥大細胞,使機體處於對該過敏原的致敏狀態。通常這種致敏狀態可維持數月甚至更長,如長期不接觸過敏原,致敏狀態可逐漸消失。

【第二階段】激發階段

一旦相同過敏原再次進入機體時,通過與肥大細胞結合,抗原和抗體發生反應,導致細胞破裂,釋放出儲存在其內的一些化學物質——過敏介質。

【第三階段】效應階段

這些過敏介質作用於效應組織和器官,導致機體產生醫學上典型的三重反應現象。

作用於毛細血管壁,產生血管擴張現象,在局部出現紅疹;

改變血管的通透性,大量水分組織液滲出血管充塞於細胞間,於是出現水腫的現象;

過敏介質之一的組胺會造成連鎖性的攻擊,使反應在周圍擴散,產生泛紅現象。

當三重反應進行時,會產生癢、刺、痛的皮膚感覺。

根據效應發生的快慢和持續時間的長短,可分為即刻 / 早期相反應和晚期相反應兩種類型。即刻 / 早期相反應,通常在接觸變應原後數秒內發生,可持續數小時。該反應主要由組胺引起。

晚期相反應發生在變應原刺激後6~12小時,可持續數天。該種反應主要由新合成的脂類介質和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和某些細胞因子引起。

二、皮膚敏感

1.什麼是皮膚敏感(敏感性皮膚)

對於皮膚敏感(敏感性皮膚),至今為止還沒有一個確切的醫學或美容學上的解釋,其特點主要表現為,皮膚非常脆弱、敏感,很容易對內外某些不利因素的刺激產生過強反應(即一般人的皮膚能接受的刺激,這類皮膚接受不了),如受到灰塵、花粉、寵物毛發或是化妝品中的某些成分的刺激以及溫度、濕度、風、日光、輻射等因素的影響,就會產生紅斑、丘疹、水腫、毛細血管擴張等客觀症狀,或瘙癢、刺痛、灼熱、緊繃感等主觀症狀。

我們也可以把敏感性皮膚理解為皮膚的“亞健康”狀態,或稱為“脆弱性皮膚”。

從醫學角度來看,敏感性皮膚的人群很容易發生接觸性皮炎、日光性皮炎、濕疹等皮膚病,同時也很容易對一些刺激因素產生皮膚過敏反應。

2.皮膚敏感的原因

皮膚敏感的原因非常複雜,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其與種族、年齡、性別、個體遺傳基因、環境等都有一定的關係。

(1)皮膚敏感是一種主觀感受的結果

這是一種尚存爭議的提法,目前尚未得到確切的證實,但仍有不少皮膚學專家對此觀點表示讚同。

例如,皮膚學專家Loftier H等邀請420位不同種族的自願者進行了“自我評價皮膚耐受性”問卷調查。

調查內容包括自願者自認為的可能刺激因素及其他皮膚問題等。同時,自願者們還接受了基礎的經表皮水分流失量(TEWL)、皮膚血流量和角質層水分等生物物理指標的測量。此外,研究者還用0.5%十二烷基磺酸鈉(SLS)溶液在其中120位自願者的前臂進行了斑貼試驗。

調查結果顯示:

皮膚耐受性的自我評價結果與生物物理檢測指標之間沒有相關性,斑貼試驗前後的皮膚基礎值與皮膚耐受性的自我評價結果也不相關。

由此,研究者認為人們的自我評價是其出現皮膚敏感症狀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皮膚敏感是一個主觀感覺問題。

(2)皮膚敏感是皮膚屏障功能下降的結果

皮膚屏障功能下降主要由角質層變薄而引起,這是敏感性皮膚產生的主要原因。皮膚屏障功能下降導致刺激物及抗原吸收量增加,非常輕易地就到達血管及肥大細胞,從而使刺激反應及免疫反應較容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