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敏感性皮膚的專業診斷與分析(1 / 3)

在皮膚分析過程中,美容師應注意,超過美容範圍的皮膚病不要擅自診斷並下結論,以免誤診。應巧妙地提醒顧客去醫院或醫療美容診所就診。

在進行皮膚分析過程中應注意,不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加以運用。例如,可以一邊觸診,一邊與顧客進行交談以了解更多的情況;也可以先使用專業儀器進行檢測,再進行觀察、詢問、觸診等。

第二節 敏感性皮膚的專業診斷與分析

由於敏感性皮膚對外界環境變化感受性較高,故其在皮膚護理及化妝品使用方麵有較高的要求,因此,預先了解皮膚狀態對於正確選擇化妝品及皮膚護理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有研究者認為,敏感性皮膚應依靠主觀標準及客觀標準共同評定。主觀標準包括皮膚敏感者自我評定及美容師或美容醫師的臨床評定。客觀標準是根據各種檢測儀器的檢測結果進行評定。

一、主觀評定

1.自我評定

敏感者的自我感覺評定包括瘙癢感、刺痛感、燒灼感、緊繃感等方麵的評定,這可以通過問卷調查進行。

2.顧客自我介紹

皮膚的基本狀況,如果已經出現過敏症狀,應請顧客講述出現過敏症狀的部位、症狀、時間等。

3.引導顧客講述症狀

① 初發情況:如發病部位、皮疹性質。

② 發展情況:如輕重、速度、規律性、自覺症狀和全身症狀及發生的過程。

③ 特殊治療及護理情況:如治療藥物、治療方法、治療效果以及護理方式、護理產品、護理效果。

4.引導顧客講述既往史

以前有無類似情況,是如何治療的,效果如何等。

5.引導顧客講述有關影響皮膚健康狀況的個人情況

包括化妝習慣、護膚習慣、飲食習慣、藥物接觸、生活習慣、嗜好、性格及精神情況、職業、婚姻以及月經、妊娠、生育史、健康等身體狀況。

6.引導顧客講述家族史

尋問顧客在其家族中,如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有無類似問題。

注意:要仔細地詢問,認真聆聽顧客的回答,琢磨其心理狀況,並準確地做好記錄。

二、臨床評定

1.肉眼觀察及觸診

(1)肉眼觀察

為準確辨認顧客皮膚的狀況,應有充足的自然光線,檢查時有皮膚問題的部位應向著光(但應避免陽光直射),必要時可借助放大鏡。

室內溫度應適中,以免因太冷而使皮膚毛細血管收縮,以至原來的紅斑顏色變淡。

仔細觀看顧客皮膚的敏感狀態、皮膚過敏的症狀等。

觀察時要全麵,身體軀幹部皮膚、黏膜、頭發、指甲也應觀察,以得到較為完整的資料,為正確診斷提供充分依據。

一般來說,比較典型的敏感性皮膚類似幹性或中性皮膚,皮膚毛孔緊閉細致,表麵幹燥缺水、有皮屑;皮膚呈粉紅色,很薄,看起來光滑而呈透明感,仔細觀察卻像羊皮紙;臉頰和鼻翼處隱約?穴清晰?雪可見毛細血管和不均勻潮紅。

在皮膚分析過程中,美容師應注意,超過美容範圍的皮膚病不要擅自診斷並下結論,以免誤診。應巧妙地提醒顧客去醫院或醫療美容診所就診。

在進行皮膚分析過程中應注意,不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加以運用。例如,可以一邊觸診,一邊與顧客進行交談以了解更多的情況;也可以先使用專業儀器進行檢測,再進行觀察、詢問、觸診等。

第二節 敏感性皮膚的專業診斷與分析

由於敏感性皮膚對外界環境變化感受性較高,故其在皮膚護理及化妝品使用方麵有較高的要求,因此,預先了解皮膚狀態對於正確選擇化妝品及皮膚護理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有研究者認為,敏感性皮膚應依靠主觀標準及客觀標準共同評定。主觀標準包括皮膚敏感者自我評定及美容師或美容醫師的臨床評定。客觀標準是根據各種檢測儀器的檢測結果進行評定。

一、主觀評定

1.自我評定

敏感者的自我感覺評定包括瘙癢感、刺痛感、燒灼感、緊繃感等方麵的評定,這可以通過問卷調查進行。

2.顧客自我介紹

皮膚的基本狀況,如果已經出現過敏症狀,應請顧客講述出現過敏症狀的部位、症狀、時間等。

3.引導顧客講述症狀

① 初發情況:如發病部位、皮疹性質。

② 發展情況:如輕重、速度、規律性、自覺症狀和全身症狀及發生的過程。

③ 特殊治療及護理情況:如治療藥物、治療方法、治療效果以及護理方式、護理產品、護理效果。

4.引導顧客講述既往史

以前有無類似情況,是如何治療的,效果如何等。

5.引導顧客講述有關影響皮膚健康狀況的個人情況

包括化妝習慣、護膚習慣、飲食習慣、藥物接觸、生活習慣、嗜好、性格及精神情況、職業、婚姻以及月經、妊娠、生育史、健康等身體狀況。

6.引導顧客講述家族史

尋問顧客在其家族中,如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有無類似問題。

注意:要仔細地詢問,認真聆聽顧客的回答,琢磨其心理狀況,並準確地做好記錄。

二、臨床評定

1.肉眼觀察及觸診

(1)肉眼觀察

為準確辨認顧客皮膚的狀況,應有充足的自然光線,檢查時有皮膚問題的部位應向著光(但應避免陽光直射),必要時可借助放大鏡。

室內溫度應適中,以免因太冷而使皮膚毛細血管收縮,以至原來的紅斑顏色變淡。

仔細觀看顧客皮膚的敏感狀態、皮膚過敏的症狀等。

觀察時要全麵,身體軀幹部皮膚、黏膜、頭發、指甲也應觀察,以得到較為完整的資料,為正確診斷提供充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