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為4.5~6.5。
皮脂和汗液分泌暢通,並能適應季節變化。
較耐曬,對外界刺激不太敏感。
化妝後不易脫妝。
是健康理想的皮膚,嬰兒的皮膚多屬於中性皮膚。
二、幹性皮膚
1表征
皮膚缺乏光澤。
手感幹澀粗糙,缺乏柔軟感,彈性較差。
紋理較細,毛孔較小。
皮膚薄而多皺折。
易起皮屑。
2特征
皮脂腺分泌量少,因此皮膚幹燥,潔麵後有緊繃感。
角質層水分低於10%。
pH>65。
長期不加護理易產生皺紋。
不易長痤瘡。
耐曬性差,對外界刺激較敏感。
大多數幹性皮膚的人都有咖啡色圓斑點,即天生雀斑。
附著力強,化妝後不易掉妝。
3幹性皮膚分類
缺乏油脂的幹性皮膚:主要由於皮脂腺分泌功能失調,無法產生皮脂所致。皮膚可能呈現部分油膩、部分幹燥的現象。
缺乏水分的幹性皮膚:由於皮膚水分不足,雖然有足夠的油脂卻仍然幹燥,易起皮屑剝落,容易產生微細線條及皺紋。通常皮膚較薄,看起來可能很細嫩,摸起來卻會感到粗糙。
4形成原因
引起皮膚幹燥的原因很多,有內因與外因。內因方麵與先天性皮脂腺活動弱、後天性皮脂腺活動和汗腺活動衰退、維生素A缺乏、脂肪類食物攝入過少、皮膚血液循環不良、過度疲勞有關。外因方麵與日光曝曬、寒風吹襲、使用堿性肥皂、過於頻繁蒸臉、皮膚不潔、化妝品使用不當等有關。此外在成年人中,年齡的增長也會令皮脂分泌減少,如果皮脂腺活動停止,就無法產生潤滑皮膚的油脂而使皮膚變幹燥。
三、油性皮膚
1表征
皮膚出油多,有光澤。
毛孔粗大,紋理粗,呈橘皮狀。
皮膚彈性好,不易發生皺紋。
2特征
油性皮膚也稱多脂型皮膚,多見於青年人和肥胖者。
皮脂分泌多。
角質層含水量達20%。也有的屬於缺水型油性皮膚,角質層含水量較低。
pH<4.5。
毛孔易被皮脂、角質所堵塞,繼而引發細菌感染,發生痤瘡、脂溢性皮炎等問題。
化妝後妝麵易脫落,難持久。
3形成原因
主要與先天性皮脂腺活動亢進,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偏好多脂食物、香濃刺激性調味品,以及維生素B族的缺乏有關。青春期皮脂腺活動較強,出現油性皮膚是正常現象,但此類皮膚易患痤瘡、脂溢性皮炎、酒渣鼻等皮膚病,故需注意調節皮脂分泌,保持皮膚清潔,防止皮膚感染。另外,炎熱的天氣也會促使皮脂分泌。
四、混合性皮膚
混合性皮膚兼有油性皮膚和幹性皮膚的特征。在麵部T形區(前額、鼻、口周、下巴)呈油性狀態,眼部及兩頰呈幹性狀態。其T形區的紋路看不清楚,有油光,眼部及兩頰處紋路則較明顯,鼻周及下巴處有顆粒阻塞物。23~35歲的女性中70%~80%屬此類皮膚。
第三節皺紋的分類
皺紋的分類標準不同,說法也不一樣。通常,人們根據引起皮膚皺紋的因素、是否隨皮膚運動、自然或非自然等來劃分皺紋。現在,我們根據引起皮膚皺紋的不同因素來劃分皺紋,以對皺紋有進一步的了解。
一、固有皺紋(Orthostatic Wrinkle)
固有皺紋是指正常人一出生就具有的皺紋,主要出現在頸部,呈環狀。隨著年齡的增長,橫紋可變深,皮膚鬆弛後,便成為麵部衰老的征象。
二、動力性皺紋(Hyperdynamic Wrinkle)
動力性皺紋是表情肌收縮造成的,因此也稱為表情皺紋。動力性皺紋的出現部位、時間與數量因個人的表情動作和習慣不同而異。根據這類皺紋出現的不同部位,我們可再將其細分為以下五種。
1額部皺紋
額部皺紋也稱抬頭紋,是位於額中部的橫紋。由於臉部產生表情時需經常抬起眼瞼,容易形成這類皺紋。
2皺眉紋
皺眉紋也稱眉間紋、川字紋,是位於兩眉之間的豎紋,出現時間較早。
3眼瞼皺紋
眼瞼皺紋出現於上、下眼瞼,上瞼較細,下瞼較粗,方向呈垂直或稍傾斜。
4眼角皺紋
眼角皺紋也稱魚尾紋,位於外眼角,呈外放射狀。
5鼻唇溝皺紋
鼻唇溝皺紋位於鼻翼和嘴角之間,因微笑表情所致,若過深過長,則屬皮膚衰老現象。
三、重力性皺紋(Gravitational Wrinkle)
重力性皺紋多發生在40歲以後,它是由於皮下組織、肌肉與骨骼萎縮後,皮膚鬆弛,再加上重力作用而逐漸形成的,所以多發生在麵部骨骼比較突出的部位,如眼眶周圍、顴骨、下頦骨等處。根據出現部位的不同,我們可再將重力性皺紋細分為以下四種。
1眼瞼部皺紋
眼瞼部位皺紋多出現在上瞼的外1br3處。
2麵部皺紋
麵部皺紋多出現在麵下部。
3頜部皺紋
頜部皺紋多出現在頜下部,形成人們俗稱的“雙下巴”。
4頸部皺紋
頸部皺紋多出現在頸前部,形成人們俗稱的“火雞頸”。
四、光化性皺紋(Aic Wrinkle)
光化性皺紋是因太陽光中的長、中波紫外線長期損傷皮膚所形成的不成片狀的皺紋。皮膚在太陽下無保護地曝曬的麵積越大,由此形成皺紋的數量也越多,皺紋的程度也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