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華東地區--江南風景舊曾諳(1 / 3)

十裏秦淮

從公元前472年範蠡率眾築越城開始,南京城已送走了2400多個春秋,先後成為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古都,並與西安、洛陽、北京、開封、杭州並稱中國六大古都。它留給曆史最深刻的記憶就在秦淮河畔。

秦淮河是南京除長江外第一大河,人們一般將其分為內河和外河,常說的秦淮河通常是指內河,素有“十裏秦淮”、“六朝金粉”之譽。這裏自從南京成為古都之時就是名門望族聚居之地,那時常見商賈雲集、文人薈萃,人們在此或詠或畫,極盡風流,文德橋、烏衣巷、王謝故居、吳敬梓故居分布在城中各處。宋時,這裏還一度成為江南文化中心。明清兩代,十裏秦淮進入鼎盛時期,兩岸金粉樓台林立,水中畫舫淩波而行,槳聲燈影中熱鬧非凡。

十裏秦淮景觀無數,瞻園、夫子廟、白鷺洲、中華門以及從桃葉渡至鎮淮橋一帶的水上遊船和沿河樓閣構成了一條集古跡、園林、畫舫、市街、樓閣和民俗民風於一體的旅遊線。

夫子廟北岸廟前有聚星亭、思樂亭,中軸線上有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廟東還有魁星閣,是遊客遊覽南京的必到之處。

蘇州

蘇州又稱平江、姑蘇,位於江蘇省東南太湖之濱、長江三角洲中部,早在公元前514年即開始建城,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曆史。唐代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尤使蘇州城與寒山寺聲名遠揚,令這座古城充滿了懷古之意。

蘇州城內向以拙政園、留園等江南園林著稱,城外要數“吳中第一名勝”虎丘聞名,張繼古詩中的“楓橋”就位於此處。現在的楓橋古鎮距蘇州城3.5千米,鎮內有寒山古寺、江楓古橋、鐵鈴古關、楓橋古鎮和古運河五景,站在楓橋橋頭抬眼即可看見遠處碧瓦黃牆的寒山寺,隻是那口古鍾已非張繼詩中所吟。現在的大鍾重達兩噸,有一人多高。每到除夕之夜,許多遊人會特意來到寒山寺,細細聆聽那108次鍾聲,當地之時,鍾聲穿越古今,響徹整個姑蘇城。

江蘇古鎮

就像出塵入世的古時溫婉女子,不論塵世如何煩擾,總會在水色清影間流露出一絲雋秀與淡雅。周莊、同裏、黎裏、甪直、木瀆、錦溪、盛澤、沙溪、光福這些江蘇古鎮以河為街,橋街相連,處處流露出一派小橋、流水、人家的鮮活模樣。

●中國第一水鄉

雖然以上小鎮俱是水流輕緩、古味悠長,但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周莊古鎮。周莊位於蘇州城東南、昆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裏”,清時定名為“周莊鎮”,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曆史。周莊號稱“中國第一水鄉”,自古即是“鎮為澤國,四麵環水”,南北市河、後港河、油車漾河、中市河成“井”字形從鎮內穿流而過,幾乎家家都有碼頭,到處可見“轎從前門進,船從家中過”的景象。

十裏秦淮

從公元前472年範蠡率眾築越城開始,南京城已送走了2400多個春秋,先後成為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古都,並與西安、洛陽、北京、開封、杭州並稱中國六大古都。它留給曆史最深刻的記憶就在秦淮河畔。

秦淮河是南京除長江外第一大河,人們一般將其分為內河和外河,常說的秦淮河通常是指內河,素有“十裏秦淮”、“六朝金粉”之譽。這裏自從南京成為古都之時就是名門望族聚居之地,那時常見商賈雲集、文人薈萃,人們在此或詠或畫,極盡風流,文德橋、烏衣巷、王謝故居、吳敬梓故居分布在城中各處。宋時,這裏還一度成為江南文化中心。明清兩代,十裏秦淮進入鼎盛時期,兩岸金粉樓台林立,水中畫舫淩波而行,槳聲燈影中熱鬧非凡。

十裏秦淮景觀無數,瞻園、夫子廟、白鷺洲、中華門以及從桃葉渡至鎮淮橋一帶的水上遊船和沿河樓閣構成了一條集古跡、園林、畫舫、市街、樓閣和民俗民風於一體的旅遊線。

夫子廟北岸廟前有聚星亭、思樂亭,中軸線上有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廟東還有魁星閣,是遊客遊覽南京的必到之處。

蘇州

蘇州又稱平江、姑蘇,位於江蘇省東南太湖之濱、長江三角洲中部,早在公元前514年即開始建城,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曆史。唐代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尤使蘇州城與寒山寺聲名遠揚,令這座古城充滿了懷古之意。

蘇州城內向以拙政園、留園等江南園林著稱,城外要數“吳中第一名勝”虎丘聞名,張繼古詩中的“楓橋”就位於此處。現在的楓橋古鎮距蘇州城3.5千米,鎮內有寒山古寺、江楓古橋、鐵鈴古關、楓橋古鎮和古運河五景,站在楓橋橋頭抬眼即可看見遠處碧瓦黃牆的寒山寺,隻是那口古鍾已非張繼詩中所吟。現在的大鍾重達兩噸,有一人多高。每到除夕之夜,許多遊人會特意來到寒山寺,細細聆聽那108次鍾聲,當地之時,鍾聲穿越古今,響徹整個姑蘇城。

江蘇古鎮

就像出塵入世的古時溫婉女子,不論塵世如何煩擾,總會在水色清影間流露出一絲雋秀與淡雅。周莊、同裏、黎裏、甪直、木瀆、錦溪、盛澤、沙溪、光福這些江蘇古鎮以河為街,橋街相連,處處流露出一派小橋、流水、人家的鮮活模樣。

●中國第一水鄉

雖然以上小鎮俱是水流輕緩、古味悠長,但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周莊古鎮。周莊位於蘇州城東南、昆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裏”,清時定名為“周莊鎮”,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曆史。周莊號稱“中國第一水鄉”,自古即是“鎮為澤國,四麵環水”,南北市河、後港河、油車漾河、中市河成“井”字形從鎮內穿流而過,幾乎家家都有碼頭,到處可見“轎從前門進,船從家中過”的景象。

這裏橋梁極多,僅建成時間在400至800年的古橋就有八九座。最著名的有富安橋、雙橋。富安橋是一處橋樓合璧式立體建築,雙橋由一座石拱橋和一座石梁橋組成,橫跨於南北市河和銀子浜兩條小河上,就像兩把大鎖攔河緊鎖。周莊裏的古建築也風情獨具,盡顯古韻,比如沈廳、張廳、迷樓、葉楚傖故居、澄虛道院、全福寺,等等,均為重脊高簷,古樸莊重,整體結構嚴整,局部卻又風格各異,具有極高的曆史、文化和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