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華南地區--伴著海風去呼吸(1 / 2)

丹霞山風景區分為上、中、下3層。上層有長老峰、海螺峰、寶珠峰、陽元山和陰元山,中層有別傳寺、傑閣晨鍾、雙池碧荷、通天峽、一線天等,下層有夢覺關、錦石岩、錦水灘聲、龍鱗片石等。

七星岩

在肇慶市北郊,有7座由陡峭的石灰岩組成的岩峰群,自東向西依次為閬風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因為排列形狀如北鬥七星,所以叫七星岩,其周圍的湖區,則被稱為“星湖”。這裏湖中有山、山中有洞,山環水、水繞山,樓閣亭榭、波光岩影,被譽為“人間仙境”、“嶺南第一奇觀”。

七星岩中的主岩為石室岩,由龍眼洞、碧霞洞和蓮花洞組成。岩中溶洞貫通南北,洞內有曆代名人的摩崖石刻300餘處,文體有詩、詞、歌、賦、對聯、題記等,非常罕見,其中詩有252首,陳毅元帥曾在詩中稱之為“千年詩廊”。洞內地下河之上的穹頂高達30餘米,鍾乳倒懸,岩壁上有很多竅穴,吹如螺號,擊如鼓聲。石室岩頂上有攬月亭,東北麓有陳白沙碑亭,南麓有水月宮,它們都依山構建,奇偉壯麗。

20多千米長的林蔭湖堤,如綠色飄帶將星湖分為東湖、波海湖、中心湖、湖光湖、青蓮湖、裏湖,湖麵總計近600公頃,各湖之間有堤橋相連,共建有亭台樓閣40餘座。每當夜幕降臨時,變幻多姿的燈光以不同顏色交錯投射到七星岩上,使景區內神秘幽雅的堤岸、山岩、小橋、花木與湖水交相輝映,變得更加五彩繽紛。

海南

三亞

海南島屹立於南海大陸架北端,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對,西瀕北部灣,與越南遙遙相望,南與東南麵臨遼闊的南海,麵積3.39萬平方千米。海南島猶如鑲嵌在南海上的璀璨明珠,以秀麗獨特的熱帶海島風光、星羅棋布的名勝古跡、純樸敦厚的民情風俗被譽為“回歸大自然的好去處”。

海南島遍布著許多溶洞,溶洞內擁有千姿萬態的鍾乳石、石筍、吊簾等,目前已發現的溶洞共148處,最著名的是位於海南島西北部的皇帝洞。皇帝洞洞高25米,深約130米,寬60米,總麵積7810平方米,可容數千人參觀。洞內由碳酸鈣形成的鍾乳石很多,形態奇異,陽光從宮頂上的洞口射下來,使洞內景致瑰麗多姿,光彩奪目,極具皇宮氣派,有“地下仙宮”的美譽。

位於海南島最南端的三亞,擁有全島最美麗的海濱風光。南麵的鹿回頭,是座由珊瑚礁構成的三麵環海的山嶺,從遠處望去,就像一隻鹿駐足回首。在西麵馬嶺山下的天涯海角風景區內,延伸入海的白沙、湛藍的海水、蔚藍的天空、點點的白鷗,與沙灘上那些臥如息牛、豎似立柱、懸同欲飛的石塊組成了一幅奇景。

丹霞山風景區分為上、中、下3層。上層有長老峰、海螺峰、寶珠峰、陽元山和陰元山,中層有別傳寺、傑閣晨鍾、雙池碧荷、通天峽、一線天等,下層有夢覺關、錦石岩、錦水灘聲、龍鱗片石等。

七星岩

在肇慶市北郊,有7座由陡峭的石灰岩組成的岩峰群,自東向西依次為閬風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因為排列形狀如北鬥七星,所以叫七星岩,其周圍的湖區,則被稱為“星湖”。這裏湖中有山、山中有洞,山環水、水繞山,樓閣亭榭、波光岩影,被譽為“人間仙境”、“嶺南第一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