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西北地區--陽關之外,蒼涼之美(2 / 3)

嘉峪關初建時隻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僅2500平方米,現存關城總麵積卻有33500餘平方米。它主要由內城、甕城、羅城、城壕及3座三層三簷歇山頂式高台樓閣建築和長城墩台組成。

內城是關城的主體和中心,周長640米,麵積2.5萬平方米,城高10.7米,牆體均用黃土夯築而成,西側以磚包牆。內城東西處建有“光化門”與“柔遠門”兩座城門,外部再築甕城。兩座甕城麵積各達500餘平方米,互呈對稱,均為三層三簷五間式,高約17米,城門均向南開,城樓四隅還建有角樓,南、北牆中段建有敵樓。西甕城西側還築有羅城,羅城比內城高2.7米,城牆正中大門的正上方題寫著“嘉峪關”,門頂城樓處則高高懸掛大匾,上書五個大字:“天下第一雄關”。

●關城古建築

從高空俯瞰,關城扼守南北寬約15千米的峽穀地帶,已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它與附近東、西、南、北各處66座的墩台相連,並在城牆上又建起14座箭樓、敵樓、角樓、閣樓與閘門樓,整體布局看起來嚴謹規整而且攻防兼備。

關城的主要建築有遊擊將軍府、官井、關帝廟、戲台與文昌閣。遊擊將軍府是一座兩院三廳四合院式建築,為古代遊擊將軍與文武官員指揮禦敵、簽發關文之處。戲台是當時守城官兵、城內居民及過往商旅的娛樂場所。文昌閣在明代初建時是文人墨客會友、吟詩作畫、讀書的場所,到了清代末年已成文官辦公之地。關帝廟內原有大殿一座、陪殿兩座,另有刀房、過廳、馬房和牌樓。官井則因年久失修,現已廢棄。

莫高窟

以精美壁畫和塑像著稱的“東方盧浮宮”莫高窟,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東南25千米處,就開鑿在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之上,它是中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佛教藝術寶庫。

●佛光顯靈始建窟

莫高窟始建於南北朝時期,據說當時還有個美麗的故事:

366年,一位法名樂尊的僧人雲遊到此,夕陽西下時忽見對麵三危山頂部金光閃耀,狀若萬佛,專心修行的樂尊被這沙漠奇景震撼,認為是佛光顯靈,當即跪倒便拜,事後又請來工匠在崖壁上鑿建了第一個佛窟。以後人們陸續修建,曆經東晉、前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十幾個朝代,終於形成今日的巨大規模。

莫高窟與中國其他三大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相比具有三大看點:一是開鑿年代較早,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曆史;二是規模宏大,石窟現有洞窟735個,保存完好的有492個,密密麻麻排列著,錯落有致,大致可分為5層,高約50米,長達1600多米;三是窟藏雕塑與壁畫非常精美,2415尊泥質彩塑像與4.5萬平方米壁畫的規模令這裏稱得上是一座大型雕塑館或藝術畫廊。

●精彩絕倫莫高窟

走近莫高窟會發現這裏的洞窟、壁畫與雕像各具特色。莫高窟洞窟主要可以分為禪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涅窟等,各窟大小不一,最大的能達268平方米,最小的占地麵積還不足0.5平方米。

因為莫高窟所處山崖的土質鬆軟不適合做石雕,所以窟內塑像僅4座大佛為石胎泥塑,其餘都是木骨泥塑。塑像多是神佛人物,有菩薩、弟子、天王、金剛、力士等,一窟之中少則3身,多則11身,數量不等,高度也相差很大,既有高達33米的坐像,也有十幾厘米的小菩薩,其造型精細巧妙,栩栩如生。

這裏的壁畫涉及題材極為豐富,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等,表現出當時狩獵、耕作、紡織、交通、戰爭、建設、舞蹈、婚喪嫁娶等社會生活各個方麵。畫中處處可見飛天飄舞,或是直衝雲霄,或是俯衝而下,或如遊龍穿行,或是隨風輕舞。若將莫高窟的全部壁畫按2米的高度排列,足可連成一麵25千米長的巨大畫廊。很多遊客深為這裏的美景折服,紛紛讚歎說:“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相當於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鳴沙山與月牙泉

漠漠黃沙吹過千百年,驚起陣陣轟鳴奇響,本以為此景足令世人迷惑不解,卻不想在沙心深處又藏有一汪清泉。

位於莫高窟附近的兩處奇景緣何能供處一地?人們糾結了千百年,還是未能準確解釋這神奇的一幕。

●天地間的奇響

鳴沙山位於甘肅敦煌市南郊約7千米處,它在漢代時稱“沙角山”、“神沙山”,直到晉代才稱“鳴沙山”。鳴沙山與騰格裏沙漠相連,東起莫高窟,西至睡佛山下的黨河水庫,東西綿延40多千米,南北寬約20多千米,最高處海拔1715米。這裏的沙峰由紅、黃、綠、白、黑五色的流沙堆積而成,遠遠望去,峰巒此起彼伏,綿延不絕。近處望去,沙壟相連,迂回婉轉,經陽光照射,五彩沙線顏色迥異,景色極為奇麗壯觀。

當遊人踏入沙丘,沙隨足落索然聲響,遊人登上丘頂後順著陡立的沙坡下滑時,滾滾沙粒隨人體落下,發出一陣陣轟鳴。若從近處聽,像群獸吼叫,又像驚雷過天;若從遠處聽,則如仙境神樂,悠然久蕩。有人將其譽為“天地間的奇響,自然中的美妙樂章”,並將這裏稱為“沙嶺晴鳴”,列入了“敦煌八景”。

鳴沙山為何會出如此奇聲?地質學家推測有3種原因。一是靜電發聲。沙粒流瀉時,內裏的石英晶體互相摩擦產生靜電,靜電放電即發出聲響,響聲彙集起來聲大如雷。二是摩擦發聲。氣溫升高後,幹燥的沙粒稍有摩擦即會發出各種爆裂聲,眾聲彙合猶如驚雷滾滾。三是共鳴放大。沙山群峰之間形成壑穀,流沙發出的摩擦聲或放電聲經過壑穀這些“天然共鳴箱”時,就會形成巨大的回響聲。目前,鳴沙山奇聲之謎依然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