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由於東歐各國經濟持續滑坡,實行的改革又未能扭轉危機局麵,東歐各國共產黨的威信急劇下降。日益加劇的內部危機使東歐的社會主義政權搖搖欲墜。民主德國在80年代以來,以昂納克為首的德國統一社會黨未能采取有力的改革措施,導致國內社會矛盾日益突出,人民不滿情緒不斷增長。
1989年,波蘭、匈牙利相繼出現政治動蕩,但是尚未波及較為保守的民主德國,然而到了5月,匈牙利放寬了匈德邊界限製,此舉為民主德國公民逃往西方提供了便利。大批民主德國人通過匈牙利和奧地利湧入聯邦德國,在9月和10月,兩個月內就有十多萬名東德青年逃往聯邦德國。這進一步加劇了民主德國的社會動蕩,各種勢力粉墨登場,形形色色的反對組織紛紛湧現,政治局勢更加緊張。
10月7日,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前來參加民主德國的40周年國慶活動,在活動上,戈爾巴喬夫對記者發表談話,批評民主德國領導人的僵化思想,呼籲民主德國盡快進行改革。反對派從中深受鼓舞,他們的活動更加有恃無恐。戈爾巴喬夫此舉無疑是煽風點火,促使民主德國局勢進一步緊張,之後東德的各大城市包括萊比錫、德累斯頓、波茨坦、馬格德堡、耶拿等地都爆發了不同規模的反政府示威。東德形勢迅速激化,10月18日,連續執政18年之久的昂納克被迫辭職。克倫茨繼任為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此後民主德國的局勢更加混亂,政權已呈傾危之勢。
上台後的克倫茨宣布要實行“徹底改革”,要與聯邦德國政府正式接觸,並表示會赦免所有外逃和參與遊行的人。與此同時,由於允許境內原本非法的反對派組織公開活動,這些反對派組織得以互相協調並統一行動。在他們的策劃下,民主德國全國各地的抗議活動不斷升級。在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下,民主德國政府被迫於11月7日集體辭職。
局勢的變化完全出乎人們的意料,11月9日,民主德國宣布開放柏林牆,並允許居民自由過境。午夜時分,在數萬群眾的衝擊下,柏林牆的所有關卡全被人群衝破,大批民主德國的公民湧入西柏林。短短兩天之內就有超過400萬人次的民主德國公民湧向西柏林和聯邦德國。建造已28年的柏林牆終被拆毀。
統一的時刻
在民主德國政權更迭、局勢動蕩之際,聯邦德國總理科爾敏銳地覺察到這是統一德國的良機。1989年11月28日,科爾提出實現德國統一的“十點計劃”, 主張民主德國進行“根本的政治和經濟改革”,兩德之間發展“聯邦結構”,最後通過自由自決實現統一。
民主德國的領導人拒絕了科爾的計劃,認為該計劃“不符合現實”,無視“兩個德國的主權和獨立性”,他們認為統一問題還尚未提上日程。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由於東歐各國經濟持續滑坡,實行的改革又未能扭轉危機局麵,東歐各國共產黨的威信急劇下降。日益加劇的內部危機使東歐的社會主義政權搖搖欲墜。民主德國在80年代以來,以昂納克為首的德國統一社會黨未能采取有力的改革措施,導致國內社會矛盾日益突出,人民不滿情緒不斷增長。
1989年,波蘭、匈牙利相繼出現政治動蕩,但是尚未波及較為保守的民主德國,然而到了5月,匈牙利放寬了匈德邊界限製,此舉為民主德國公民逃往西方提供了便利。大批民主德國人通過匈牙利和奧地利湧入聯邦德國,在9月和10月,兩個月內就有十多萬名東德青年逃往聯邦德國。這進一步加劇了民主德國的社會動蕩,各種勢力粉墨登場,形形色色的反對組織紛紛湧現,政治局勢更加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