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8敷貼療法(1 / 3)

(2) 敷貼方法: 選定施敷的穴位先用薑汁或白酒擦洗,清除皮膚上的不潔之物,然後敷貼糊劑藥物。凡在四肢部位及關節部位包紮不宜太緊。

(3) 糊劑特點: 糊劑藥物取材方便,製作簡便,糊劑可使藥物緩緩釋放藥效,可延長藥物的效果,緩和藥物的毒性。

3餅劑

(1) 餅劑製法: 將選用藥物研成細末,調拌輔料做成餅;也可將藥物用水直接煎爛或將新鮮藥物搗爛,調拌麵粉做成餅後,放入籠上蒸熟。而搗爛新鮮藥物或調拌油料類藥物可直接捏餅敷貼,成形的餅可放在日光下曬幹或用小火烘幹,以不散為度。在臨床上根據病人病情需要,可在餅外層噴上一些藥末或藥汁,以增強餅劑的藥效。餅劑的製作可先用一個圓形的套圈,將調拌好的藥物放置其中,稍加擠壓成形,其體積應根據疾病輕重與腧穴部位而定。

(2) 敷貼方法: 敷貼時可以將餅劑加熱後敷貼,然後用紗布或膠布包紮固定,隔1天或2天更換1次。

(3) 餅劑特點: 餅劑藥性較緩,藥物多選用草藥或蔬菜、水果等,特別適宜於中老年尤其老年人,或有皮膚過敏者使用。餅劑敷貼對皮膚刺激性不強,敷貼時間為1~2天。治療時可根據病情隨時換藥。另外,餅劑敷貼後可適當配合艾條溫灸,以便藥性較快傳導入裏。溫灸可一天數次,每次時間不宜過長。

(二) 胃病的敷貼療法

1胃痛

(1) 歸參乳沒止痛糊:

[原料] 當歸30克,丹參20克,乳香15克,沒藥15克,薑汁適量。

[製法] 將當歸、丹參、乳香、沒藥分別揀雜,洗淨,曬幹或烘幹,切碎後共研為極細末,加薑汁調製成糊狀,備用。

[敷貼法] 取藥糊分別塗敷於上脘、中脘、足三裏穴,每日 3~5次。

[主治] 胃痛。

(2) 白芥子細辛止痛丸:

[原料] 白芥子40克,細辛40克,甘遂10克,延胡索10克。

[製法] 將白芥子、細辛、甘遂、延胡索分別揀雜,洗淨,曬幹或烘幹,共研為極細末,用生薑汁調和成如花生米大的藥丸,藥心放少許麝香,即成。

[敷貼法] 將製成的白芥子細辛止痛丸用4厘米見方的膠布固定,敷貼於足三裏、天樞、陰陵泉、中脘、上脘、胃俞、脾俞、大腸俞,每次選貼6個穴位,每周1次。

[主治] 胃脘痛。

(3) 茱萸止痛散:

[原料] 吳茱萸15克,香醋適量。

[製法] 將吳茱萸揀雜,洗淨,曬幹或烘幹,研成極細末,瓶裝,防潮,備用。

[敷貼法] 用香醋將吳茱萸細末調成糊狀,敷貼鳩尾穴。

[主治] 胃痛。

(4) 椒薑附術止痛糊:

[原料] 川椒100克,炮薑100克,生附子100克,檀香100克,蒼術60克。

[製法] 將川椒、炮薑、生附子、檀香、蒼術分別揀雜,洗淨,曬幹或烘幹,切碎後共研為極細末,瓶裝,防潮,備用。

(2) 敷貼方法: 選定施敷的穴位先用薑汁或白酒擦洗,清除皮膚上的不潔之物,然後敷貼糊劑藥物。凡在四肢部位及關節部位包紮不宜太緊。

(3) 糊劑特點: 糊劑藥物取材方便,製作簡便,糊劑可使藥物緩緩釋放藥效,可延長藥物的效果,緩和藥物的毒性。

3餅劑

(1) 餅劑製法: 將選用藥物研成細末,調拌輔料做成餅;也可將藥物用水直接煎爛或將新鮮藥物搗爛,調拌麵粉做成餅後,放入籠上蒸熟。而搗爛新鮮藥物或調拌油料類藥物可直接捏餅敷貼,成形的餅可放在日光下曬幹或用小火烘幹,以不散為度。在臨床上根據病人病情需要,可在餅外層噴上一些藥末或藥汁,以增強餅劑的藥效。餅劑的製作可先用一個圓形的套圈,將調拌好的藥物放置其中,稍加擠壓成形,其體積應根據疾病輕重與腧穴部位而定。

(2) 敷貼方法: 敷貼時可以將餅劑加熱後敷貼,然後用紗布或膠布包紮固定,隔1天或2天更換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