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2體育療法(3 / 3)

⑧ 平臥,屈起右腿,使大腿盡量貼近胸部及腹部,放下,然後換左腿作同樣動作。

⑨ 平臥,向兩側伸直上肢,扭轉上身(臀部最好不動),把左手掌心對準右手掌心;回複原來位置,再以右手掌心對準左手掌心,輪流進行。

⑩ 平臥,屈起左腿,向空中踢出伸直再放下。然後換右腿照樣做相應動作。

以上各種動作,可按次序做,也可以先選擇其中幾節加以鍛煉,以後逐漸增加,每節動作也可以由少到多,先做4~5次,逐漸增加到12次左右。若能堅持早晚各做以上動作一輪,且長期鍛煉,可收到良好效果。但是,須提醒注意,在做胃下垂加強體力操鍛煉之前,應得到醫生的指導和同意,若有活動性潰瘍、腸結核,以及劇烈的腹痛等臨床症候表現者,應列為禁忌證。若經檢查無上述等禁忌證,就應堅持鍛煉。

(3) 胃下垂操:

針對胃下垂的鍛煉方法,有學者編排了以下2套胃下垂操,並提出具體的規範動作和要求,現簡編如下,胃下垂病人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性地鍛煉,或逐步適應其全操鍛煉。

第一套胃下垂操:

① 腹式呼吸。仰臥位,兩手分別放在胸腹部,緩慢呼吸,練習1~3分鍾。可發展膈肌,加強對腹部內髒器官的按摩作用。

② 抱膝壓腹。仰臥位,兩手抱雙腿壓腹部,練習 3~5分鍾。可增強胃的緊張度,消除腹腔瘀血狀態。

③ 挺腹抬盆。仰臥位,屈曲雙膝,兩腳支撐底麵(或地麵),兩手置於體側,抬起骨盆,練習 3~5分鍾。可充分伸展腹肌,增強腰背肌。

④ 仰臥起坐。仰臥位,配合呼吸,上身抬起,手觸腳尖,體強者可仰臥直角(90°)坐,體弱者可抬頭望足或拉繩坐起,練習3~5分鍾。可增強腹部肌群,形成肌肉腹帶。

⑤ 伸直抬腿。仰臥位,兩腿向上抬起成90°,練習 3~5分鍾。可增強腹肌、髂腰肌力量。

⑥ 打水蹬車。仰臥位,上體不動,兩腿抬起,膝伸直,上下擺動,模仿打水動作。也可兩腿在空中模仿蹬自行車練習。可選練一項,練習3~5分鍾。可增進髂腰肌、腹肌及骨盆底肌力量。

上述練習可根據胃下垂病人的機能狀態選擇應用。每日上、下午各做一輪,每輪不少於20分鍾。

第二套胃下垂操: 根據胃下垂病人的體質狀況,每節操練 2~4個八拍。

① 仰臥舉手。仰臥,兩臂上舉,同時吸氣;兩臂下落還原,同時呼氣。要求: 上舉幅度要盡量大;全身放鬆,思想集中安靜;動作緩慢,呼吸深沉。

② 手抱單膝。仰臥,左腿屈膝,兩手抱左膝於胸前;左腿緩慢伸直下落還原。再換右腿同法操練。要求: 腿伸直時兩手放於體側,腿下落時手不要助力,且以平放為宜。

③ 手抱雙膝。仰臥,兩腿屈膝,兩手抱兩膝於胸前;兩腿伸直緩慢下落還原。要求: 同手抱單膝。

④ 上體側轉。仰臥,兩手側平舉,掌心向上。上體右轉,左臂隨體右轉與右手合掌,再還原成兩手側平舉;左右交替操練。要求: 手臂始終伸直;合掌時一臂不動;兩腿保持不動,操練時兩腿盡量並攏,這樣有助於保持不動。

⑤ 仰臥起坐。仰臥,兩手抱於頭後。下肢不動,上身坐起;再躺下還原。要求: 如開始時坐不起,可把兩手放在體側坐起;坐起要快,盡量收縮腹肌,坐後挺胸;躺下還原要緩慢。

⑥ 俯撐挺腹。俯臥,兩臂屈肘俯撐於體側。兩臂伸直撐起,抬頭挺胸腹;兩臂屈肘還原。要求: 撐起時,上體盡量後伸,下肢不動;呼吸深而自然。

⑦ 肩背倒立。仰臥,兩臂置於體側。兩腿伸直舉起,腰部挺直,背、腰、腿成一線與地麵(或底麵)垂直,同時屈肘雙手撐腰;屈髖關節臀部緩慢著地,腿與地麵垂直;兩腿徐緩下落至離地麵10厘米處停留5~10秒;全身放鬆,兩腿著地還原。要求: 舉腿要快,腿直繃腳尖;兩腿伸直舉起時,兩手要用力向上幫助支撐;下落時要緩慢,勿憋氣。

⑧ 彈振腿腹。上身抬起,兩手後撐坐起。微屈膝帶動兩腿上下交叉彈振。要求: 腿腹完全放鬆;做深呼吸5~10次。

(三) 傳統的胃病體育療法

1健胃操

(1) 健胃操開始式: 兩腳左右分開,與肩同寬,全身放鬆,頭頸正直,下頦回收,含胸垂肩,弓腰收臀,鬆肩,鬆腰,鬆胯,以全身舒適、輕鬆自然為宜。麵帶笑容,心神平穩,精神愉快。

兩手輕輕抬起,與肩同高,然後緩緩下降,兩膝關節微屈,膝蓋與足尖齊,手與乳頭平,如抱球狀。精神集中,呼吸自然舒展。吸氣時,腹部輕輕外凸,腰向前微動;呼氣時,腹部內凹,腰往後微動。要求舒適自然,不可用勁。腰部活動約30次後,靜站5分鍾。

(2) 太極升降: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於體側。吸氣時,兩臂微屈,手指自然分開,向前緩緩上提,高與肩平,掌心朝下;呼氣時,身體正直,兩腿緩緩屈膝下蹲,兩臂輕輕下按至臍平,掌心朝下。操練8~10次。

(3) 鐵臂單舉: 兩腳並攏直立,兩臂自然下垂於體側。吸氣時,左手沿身體中線向上緩緩托起,伸肘直臂舉至頭頂上方,五指並攏伸直,掌心朝上,同時右臂伸肘下按,五指並攏伸直,掌心朝下,頭朝後仰,眼視左手背;呼氣時,左手向左緩緩弧形下落至體側複原。再舉右臂,左右交替操練各8~10次。

(4) 鯉魚分水: 兩腳左右開立,稍比肩寬,兩手握拳抱於腰側,拳心朝上。吸氣時,身體左轉90°,左腿屈膝,右腿伸直,成左弓步;呼氣時,兩拳變掌,向前平伸,掌心相對,與肩同寬同高(圖 22)。再吸氣時,身體重心後坐,右腿屈膝,左腿伸直,腳掌上翹,同時兩臂外旋,掌心轉朝外,向兩側分開成一字;呼氣時,兩臂屈肘抱拳,收到腰側,身體後轉90°,複原。再做弓步分掌,左右交替操練各8~10次。

(5) 風擺荷葉: 兩腳左右開立,與肩同寬,兩手叉腰,虎口朝上。腰部自左向後、向右、向前作逆時針回旋,幅度盡量大,使腰臂有酸脹感。腰部轉向後時吸氣,轉向前時呼氣,做8~10次,然後做腰部自右向後、向左、向前的順時針回旋,操練8~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