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目標太高。可望而不可及,“跳一跳也夠不著”,心灰意冷,厭學逃學。

3.勉為其難。大人強加的目標,孩子既不明確,也不情願,甚至大相徑庭。

4.缺少尊嚴。“早死早好”“白養了你”“讓我寒心”“笨蛋”“飯桶”的話語使孩子灰心喪氣。

成長故事

全國少工委和中央電視台評選的“民族好少年”大山裏有一個上中學的男孩子,見家裏實在太貧困,媽媽每天幹活太辛苦,決定棄學。一天,他對媽媽說:“媽,我不念書了,幫你幹活養家。”

這位不識字的農家母親聽了,一句話也沒有說,把兒子帶到玉米地裏,掰下一穗青苞米,送給兒子。“好吃嗎?”母親問。“好吃。”兒子回答。“青苞米是好吃,但是不能當飯吃呀!隻有等苞米熟了,脫下粒,磨成麵,才能當飯吃。咱家再窮,也不能誤了你的學業!”

男孩一下子明白了媽媽的心意:一個人有了知識,成熟了,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從中他明白了人生的道理:誌當存高遠,誌不強者智不達。他立即返回學校,發奮讀書,終於成為優秀的學生,立誌用現代科學來建設自己的家鄉。

這位農家母親雖然沒有文化,但她很會教育孩子,因為她自己就心平氣和,知道母親的責任不是逼孩子學習,而是教孩子做人。

2.目標太高。可望而不可及,“跳一跳也夠不著”,心灰意冷,厭學逃學。

3.勉為其難。大人強加的目標,孩子既不明確,也不情願,甚至大相徑庭。

4.缺少尊嚴。“早死早好”“白養了你”“讓我寒心”“笨蛋”“飯桶”的話語使孩子灰心喪氣。

成長故事

全國少工委和中央電視台評選的“民族好少年”大山裏有一個上中學的男孩子,見家裏實在太貧困,媽媽每天幹活太辛苦,決定棄學。一天,他對媽媽說:“媽,我不念書了,幫你幹活養家。”

這位不識字的農家母親聽了,一句話也沒有說,把兒子帶到玉米地裏,掰下一穗青苞米,送給兒子。“好吃嗎?”母親問。“好吃。”兒子回答。“青苞米是好吃,但是不能當飯吃呀!隻有等苞米熟了,脫下粒,磨成麵,才能當飯吃。咱家再窮,也不能誤了你的學業!”

男孩一下子明白了媽媽的心意:一個人有了知識,成熟了,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從中他明白了人生的道理:誌當存高遠,誌不強者智不達。他立即返回學校,發奮讀書,終於成為優秀的學生,立誌用現代科學來建設自己的家鄉。

這位農家母親雖然沒有文化,但她很會教育孩子,因為她自己就心平氣和,知道母親的責任不是逼孩子學習,而是教孩子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