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2 / 3)

周青一見番將敗走,大刀一舉代替軍令,眾三軍高聲呐喊:“衝啊,殺呀,奪取寒江關哪!”“嘩——”猶如潮水一樣就湧過來了。

樊龍、樊虎帶來這三千人馬,是寒江關的精銳啊,平日訓練有素,遇陣不慌,五百名弓箭手開弓放箭,嗖嗖嗖箭如飛蝗,唐軍無法靠近。番兵後隊變前隊,保護著樊龍,一步步退回寒江。周青指揮人馬後邊緊追。來到關下強行攻城,城頭的番兵遠用箭射,近用灰瓶炮子,碎磚石塊,唐軍無法靠近。周青見強攻不利,這才傳令收兵。

且說樊龍敗回關內,是唉聲不止。老樊洪急忙命軍醫給他診治。

樊洪一看,這仗沒法打了,見仗三次,敗了三陣,如今長子負傷,次子下落不明,雖然說我還可以臨陣對敵,再要敗在唐將之手,寒江關靠誰主持?我呀,趕快搬取救兵才是。樊洪打定主意,一邊命人掛出免戰牌,任憑唐軍叫罵,誰也不許出戰;一邊寫了兩封書信,一封給大可汗賀魯,信中說明了開兵見仗以來的情況,要求他速派援兵、戰將,如若不然,恐怕寒江關就會非我所有;第二封是給自己的女兒樊梨花,要她速速回關,共退唐兵。

老都督樊洪為啥給他女兒寫信呢?樊小姐又到哪兒去了?在這裏咱還得插敘幾筆。

原來樊梨花在四歲那年,她母親就去世了。樊洪雖然說喜歡女兒,可他是帶兵的將軍,總不能整天領著女兒玩哪,於是就把樊梨花送到了她姑母家中。樊梨花的姑母就是白虎關大都督楊奎的妻子。楊奎有個兒子名叫楊凡,和梨花小姐同年同月生,比樊梨花大三天。就在樊小姐到達白虎關的三個月前,楊凡被他師父元妙真人帶去學藝了。樊梨花住在姑母家中,一晃就是五年,這五年裏頭,楊奎天天教她習練武藝。老夫妻倆看著樊梨花長大,對她越來越喜愛,就有心讓侄女做自己的兒媳婦,但不知樊洪願意不願意,所以也就沒提。在樊梨花九歲那年,姑母一病不起,百藥無效,撒手歸天了。樊梨花在姑母的靈前痛哭了一場。料理罷後事,她整天寡言少語,悶悶不樂,就有點想家了。

這一天楊奎把樊梨花叫到麵前,撫摸著她的頭說道:“孩子,你姑母去世了,由我照顧你多有不便,我想把你送回寒江,你願意回去嗎?”

樊梨花雖然年齡不大,但是挺懂事,自從姑母一死,她就想著該回寒江關了,可又覺得不好向姑夫開口,現在姑夫自己說出來了,還有什麼不同意的,當下點頭應允。老楊奎派親兵套好車子,另外寫了一封信,把樊梨花送回了寒江。

樊洪見女兒回來了,自然十分高興。聽說姐姐亡故,免不了一陣悲傷。打開楊奎的書信一看,除了告訴他夫人去世的消息外,就是說想與老樊家結為兒女親家,侄女隨姑,親上加親。樊洪平日和楊奎處得不錯,當時就答應了。後來兩家換了八字庚帖,這門親事就算定了。

樊梨花回到寒江關,一晃又是五年。這五年跟著父親學藝,隨著哥哥練武,功夫大有長進。同時她也聽丫鬟說,把她許配給了白虎關的少都督楊凡。樊梨花心想:雖然說我沒有見過表哥,可我對姑夫、姑母是了解的,他二老為人忠厚,我表哥大概也錯不了。因此嘴上沒說,心裏也就默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