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3 / 3)

樊梨花慢慢抬起頭:“爹爹,您剛才說了這麼多,可是引起這場戰爭的原因為什麼不講呢?您是個明白人,比誰都清楚,眼下唐軍兵臨寒江,完全是由於大可汗賀魯無故稱兵犯唐造成的呀。爹爹請想,大唐朝國大勢強,能人無數,戰爭要繼續打下去,也慢說我們這個小小的寒江關,恐怕整個突厥、高昌等國,都要國破家亡啊。依女兒之見,爹爹應該勸說沙缽羅可汗向唐王上表謝罪,與唐朝息兵罷戰才對呀。”

“住口!兩國間誰對誰錯我不管,我是領兵將軍,受突厥王的大恩,隻知道為王爺效忠盡力,與唐軍決一死戰。你是我的女兒,應該幫助我共守關城,抵禦唐兵才對,怎麼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父女倆言來語去,各不相讓,家宴鬧得不歡而散。

次日平明,老頭子還在生氣呢,忽見藍旗官快步如飛跑進帥堂,在樊洪麵前單膝跪倒:“啟稟都督得知,今有唐將薛丁山帶領五千人馬,在關外討敵罵陣,言說再不開關迎敵,他就要架炮攻城了!”··

第四回 薛丁山力挫敵鋒 樊梨花初會丁山

樊洪聽說唐將討敵罵陣,才想說叫女兒梨花,又一想,不行,昨晚父女倆剛鬧了場不愉快,現在讓她出馬,她肯定不幹,怎麼辦呢?

正在這時候,他的兩個兒子進來了,沒等老都督開口,樊龍先說話了:“爹爹,唐營又在討敵罵陣,您應該派人迎敵才是呀!老這樣關門緊閉,免戰牌高懸,聽人家叫罵,都快把我氣死了。前幾天您說要等我妹妹回來,可她一回來就說什麼應該休兵罷戰,哪兒還能指望她去退唐兵啊!爹爹,您給我一支令箭,孩兒願出馬臨敵。如若不能取勝,甘當軍令。”

樊虎跟著也上來了:“爹爹,我願與哥哥一同出馬,為哥哥觀敵瞭陣。”

樊洪看了看兩個兒子,心中暗想:八卦仙、飛空僧都不是薛丁山的對手,就你們那兩下子,還想取勝?這不是說夢話嘛!老頭子把手一擺,說道:“今日為父要親自出馬。”

“爹爹,薛丁山又不是頸長三頭,肩生六臂,站著頂破天,坐下壓塌地,有什麼了不起!爹爹若讓孩兒上陣,我必定活捉薛丁山。”

樊洪心想:就讓他們弟兄出馬臨敵吧,即便不能取勝,也不至於輸得太慘,要是贏了更好,如果輸了,我那丫頭也就不能再冷眼旁觀,置之不理了。想到這兒,他把胡須一擺:“好,為父給你們二千人馬,命你弟兄開關迎敵。”

“得令。”樊龍、樊虎接令在手,渾身上下披掛整齊,帶領軍兵來到關外,二龍出水式左右擺開,步兵在前騎兵在後,弓箭手壓住陣腳。弟兄倆在門旗下閃目觀瞧,見對麵約有三千人馬,一個個盔明甲亮,搖旗呐喊。往隊伍中間看,門旗下站立兩匹戰馬,馬身上坐定兩員小將,看年紀也就在二十歲上下。隻生得威風凜凜,相貌堂堂。樊龍、樊虎就議論開了:“兄弟,哪位是薛丁山哪?”

“哥哥,聽軍兵說薛丁山穿白掛素,白馬銀槍,左邊那位好象是他。”

唐軍陣上薛丁山早就等得不耐煩了,他一見番兵出城,對薑須說了聲:“你與我準備好捆綁手,待我斬將擒賊。”說著話雙腳一磕馬鐙,這匹馬“噅兒”一聲,便到了陣前。薛丁山把大槍一擺,高聲喝喊:“對麵的番將,還不過來受死,等待何時!”

薛丁山話音剛落,樊龍拍馬舞槍就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