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1 / 3)

不在山洞,因而未能麵辭恩師。”

“噢——,原來如此,這就怪不得你了。我問一人,你可認得?”

“不知小姐所問何人?”

“家師黎山聖母,你可知曉?”

“令恩師乃是家師的師妹,記得三年前,聖母到雲夢山拜訪家師,小生曾經家師引見,拜見過聖母。不知小姐問此何意?”

“薛將軍,奴家下山之時,家師曾給我書信一封,說是日後要見著將軍,讓我轉交於你。”說著話她伸手向懷中一摸,掏出了那封書信,朝著薛丁山一扔:“將軍請看此信,詳情可知。”樊梨花說罷,勒戰馬嗒嗒嗒倒退了十步,羞答答把臉扭向了一邊。

薛丁山滿腹猜疑,走上前拾起了那封信,展開來仔細觀瞧,這一看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老恩師和聖母共同做主,要他與梨花結為百年之好。書信情真意切,下邊有梨山聖母和王禪老祖的親筆簽名。

薛丁山看罷心中暗想:怪不得一上陣她就問我師父對我講說了什麼,原來是這檔子事呀!這會兒他再看樊梨花,怎麼看怎麼順眼,心裏還不住地感激師父。老恩師傳授我兵馬武藝,還為我主婚定親,這天高地厚之恩,啥時才能報答呀!他把書信折了折,又扔給了樊梨花,這才叫道:“樊小姐。”

梨花姑娘聽他這一叫,覺得有門,急忙翻身下馬,麵對薛丁山:“將軍,你看過啦?”

“看過了。”

“不知將軍有何想法?”

“樊小姐,既是兩家恩師從中做主,薛某絕對聽從。再者說,小姐的人才武藝,都是獨一無二,俺薛丁山才疏學淺,謀略不深,武藝不精,得配小姐,倒有點高攀了。”

“薛將軍快別這麼說。自打與你見麵那會兒起,我就十分喜歡你,俺還怕配不上你呢,要說高攀,倒是梨花高攀將軍了。”

“唉,小姐說哪裏話來,薛某被你打落馬下,單從武藝高低而論,我也是心悅誠服了。”

“將軍再別提及此事,何況這兒隻有你我二人,並無他人知道。薛將軍,咱還是談談以後的事吧。”

“樊小姐,要說到咱倆的婚姻,我薛丁山是一百個同意,隻是有兩個難題,無法解決。”

“將軍有何為難之處,請講當麵,或者我可以幫你一二。”

“第一,丁山現在忝列行伍,唐營中軍紀甚嚴,講究十七條禁律,五十四斬,這臨陣收妻,有殺頭之罪,我回到營中,怎樣向父帥交代?這是一。其二呢,男婚女嫁,乃是人生大事,必須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後選定吉日,明媒正娶。現在雖有兩家恩師的書簡,但還要各自稟明父母,方能算數。可是眼下大唐與突厥乃是仇敵,就是我家父母同意了,焉知令尊、令堂沒有異言?倘若令尊堅決不同意,恐怕咱這親事也就吹了。”

“將軍不必發愁,這件事我都想過了,你說這兩條,實際上可說是一件。將軍你想,如果你臨陣收妻,能以得下寒江關,這違犯軍紀一條,是否可以將功折罪?得下寒江關,可以化幹戈為玉帛,變敵國為一家,到那時,我父還會有啥話可說呢!”

“小姐所言,固然不差,可這寒江關如何能夠得下呢!”

“咱這麼辦。你與我並馬而回,同進寒江,勸說我那爹爹開關投唐,也就是了。”

薛丁山一聽,真要能勸說樊都督開關投唐,不但說我可以與樊小姐結為百年之好,還能夠立下大功一件,那可太好了,隻是……“小姐,並非小生多疑,我與你一同進關,我那嶽父大人他,能答應嗎?”

“這你不必多慮。眼下寒江關內,能打的就數奴家我了,況且唐營數十萬人馬屯兵城下,突厥王賀魯又不增兵,這仗打下去,何時是了?隻要我和將軍對家父曉以利害,我想,他是會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