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節(1 / 3)

,請看下回。

第二十二回 會聖母曆盡辛苦 見小姐帥堂挨打

沈三多聞聽薑須向他打聽樊梨花的行蹤,顯得十分吃驚:“薑將軍,前些日子你不是找過樊小姐嗎?老朽聽說我家姑娘幫助你們破了玉霞關的飛火陣,破陣之後,樊小姐又到哪兒去了,能不告訴你嗎?我還正想向你打聽一下呢。”

薑須心說:我要知道樊梨花的下落,還用問你呀!可是這話三言兩語還說不清楚。隻得說道:“沈將軍,上一次我是見到樊小姐了,可是她幫我們破陣以後又走了,到哪兒去了,我不清楚,心想著她能回寒江關。沈將軍,難道說你連一點消息也不知道嗎?”

“不知道哇!老朽如果知道,能不告訴你嘛。薑將軍,你要見著了我家姑娘,請她千萬回來一趟,我們都很想她啊。”

薑須一看,在這兒算問不出名堂了。城不能進,消息也沒有,還呆在這兒幹什麼,他飛身上馬,向城頭一揮手,一甩馬鞭,這匹馬是絕塵而去。

薑須離開寒江關,天就黑了下來,往四周一看,山連山嶺連嶺,樹木叢雜,怪石橫生,並無一處村莊鎮店,而且天空暗得象倒扣著的一口大鍋,連一點星光也沒有。薑臘亭既辨不出東西南北,又不熟悉這兒的山道,隻好拉著馬,找了一個背風的石洞,勉強過了一夜。

次日黎明,薑臘亭在溪邊洗了臉,啃幾口幹糧,喝了點冷水,繼續上馬趕路。往哪兒去呢?這樣漫無目標的不行啊!噯,有了,我記得樊小姐是在黎山聖母門下拜師學藝的,我何不到聖母那兒問問,或許能打聽到一點消息。可是上金霞山走哪條道呢?

薑須正在為難,忽聽對麵有人唱起了山歌:“紅日高照景色新,我趕黃牛離了村。出門不怕牧田遠,進山何懼牧坡深。就怕黃牛不聽話,亂跑擾了牧童心。頭戴圓笠遮風雨,肩披長蓑護衣襟。昨日避過暑熱雨,今日又遇寒風侵。大牛坡邊啃青草,小牛戲鬧穿近林。同類尚知相鼓舞,我輩觸物成歌吟。百鳥林頭自在鳴,溪水叮咚彈清琴。得取樂時須取樂,何必問它聲與音……”

薑須循著聲音望去,隻見一個牧童,橫騎牛背,左手拿著書本,右手握著竹笛,迎麵而來。

薑臘亭跳下戰馬,向前問道:“請問這位小哥,到金霞山怎麼走?”

牧童見有人問路,停住了歌聲,看了薑須一眼,也不答言,從牛背上跳下來,噔噔噔跑到一塊巨石後邊,慢慢露出一頭亂發,朝著薑須作了個鬼臉,又牽著牛,頭也不回地走了。

薑須心中納悶:這個牧童聰明伶俐,問他路為什麼不說話呢?跑到石頭後伸出頭是什麼意思?哎呀,是了。他告訴我走右邊這條道啊。薑須也真夠精明的,石字出頭,是個右字嘛!薑臘亭躍上馬背,順右邊山道疾馳而去。

薑須越往前跑,山路越險,有時簡直是無路可走。走到紅日當頭,進入一座大山,前後都看不到百步之外,山頭樹木參天,無風自吼,十分陰森可怖。雖然薑須是個馬上將軍,也不免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出了這段狹穀,再往前走,簡直就分辨不出路徑。薑臘亭心想:莫非我走錯道了?要有人給我指明路途,該有多好啊。他正在這兒裹足不前,猶豫不定呢,忽聽山坡上傳來伐木之聲。薑須循聲音望去,隻見一個樵夫,爬在一棵樹上打柴,這棵樹生在絕壁之上,下邊是數丈深淵,倘若一不小心從樹上掉下來,非得摔個粉身碎骨不可。

薑須正在擔心,隻聽那樵夫一邊伐木一邊唱道:“北邊山頭多朽木,南邊山頭多枯枝。伐掉枯枝作柴薪,陋室引火自為炊。朝磨利斧上山去,暮挑柴擔行歌歸。夏避暑熱濃陰處,冬偎爐火掩柴扉。日日清澗濯雙足,時時喬林曝鶉衣。莫道終年登險阻,樵夫不憂安與危。高嶺密林任我去,兩耳不聞是與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