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節(2 / 3)

薑須聽罷,心中暗想:此人歌聲不凡,看來不是退歸林下的隱士,定是看破紅塵的幽客,可不能小瞧他呀,說不定他就能知道黎山聖母的住處。想到此大聲說道:“山上樵哥請了!”

樵夫見有人說話,便停止了砍柴,應聲說道:“這一君子,不知有何事見教?”

“樵哥,小弟要到金霞山拜訪黎山聖母,到此迷失途徑,望樵哥指示一條明路,小弟感激不盡哪!”

樵夫聞聽是問道的,手拉樹枝前身一傾,整個身子就懸空了,在那兒來回搖擺,搖著搖著,隻見他雙手一鬆,好似一隻飛燕,就落在了一個突出的石嘴之上,薑須仰麵看著,簡直都嚇呆了!他這裏驚魂未定,樵夫三跳兩躍就下了懸崖,站在薑須對麵的一塊頑石之上:“足下找黎山聖母,不知為了何事啊?”

薑須見此人身輕似燕,快如猿猴,更不敢小瞧了:“樵哥,在下姓薑名須,乃是大唐的征西副先鋒,現今奉了軍師之命,搬請樊梨花小姐進營。可是樊小姐不在寒江關,我就想著到她的老恩師黎山聖母那兒看看,或許能夠找著,不想在此迷了路徑。”

“噢,原來如此。此處離金霞山梨花洞已經不遠了,你順著這條道往前走,見岔道向左拐,翻過一架山,趟過一道河,鑽過一條溝,爬上一麵坡,天不黑就能到了。”樵夫說罷,頭也不回,三躥兩縱,鑽進林中,沒影了。

薑須順他手指的方向一看,哪兒有路啊。遍地荊棘叢生,荒草沒脛。再問吧,樵夫不見了。哎喲,這可把薑臘亭給折騰苦了!待到過了那道山溝,爬到半坡,再看薑須,帽子被樹枝掛丟了,發綹子披散,臉也掛破了,顯出一道道血痕,衣服掛成了一片一片的,象個叫花子。在太陽將要落山的時候,果然來到了梨花洞。

薑臘亭在小道童的引領下,拜見了黎山聖母。聖母安排了一頓便飯,薑須草草吃過,便向聖母說明了來意。聖母聽罷,對薑須說,梨花是到這兒來過,但現在走了。具體到哪兒去了,我也不清楚。薑臘亭苦苦哀求,跪在聖母麵前不肯起來,最後聖母說道:“既然你一定要見小徒,貧道指一條明路給你:梨花到哪兒去,她府上的人一定知道,特別是那個沈三多,梨花對他如父親一般,你去求求沈老將軍,或許會有個結果。”

“哎呀聖母,弟子到寒江關去過一趟了,沈老將軍壓根兒就不讓我進城,怎麼會告訴我樊小姐的去處呢?”

聖母無奈,一回身,由桌上拿起一枚五色石,大小如同杏核,交給薑須:“你將這塊石子拿去,就說我讓你麵交樊梨花,沈將軍見了它,就會告訴你梨花姑娘的去處了。”

薑須伸手接過石子,好似得了無價珍寶一般,放在了貼身衣袋,規規矩矩給聖母磕了三個頭,這才起身站立一旁。

聖母說道:“薑將軍,貧道本想留你在此住上一宿,隻是你有軍務在身,況且薛仁貴命在垂危,你還是早點回去的好。”

薑須一聽聖母讓他現在就走,臉上呈現為難之色:“老聖母,不是弟子貪生怕死,隻是這條道太難走了,眼下已是深夜,夜間趕路,不摔進山澗,也得迷路荒嶺啊!”

聖母說道:“你來的那條道確實難走,回去就不必走舊道了。明月!”

“在!”一個小道童應聲走進屋門,向著薑須做了個鬼臉,站在一旁。薑須一看,哎喲,這個小道童怎麼這般眼熟啊?我在哪兒見過呢?哦,想起來了,這不是早上遇見的那個牧童嗎?他怎麼到這兒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