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臘亭知道樊小姐在太子麵前提的條件呀,他還知道薛丁山懷中那封旨意的內容。薑須明白,樊小姐雖然回心轉意了,但她對薛丁山並沒有完全放心哪,這也怨不得人家,主要是薛丁山把事情做得過火了。隻有讓他們倆拜天地入洞房,才能去掉樊小姐的心病,樊梨花才會一心一意趕奔前敵呀,太子讓他到寒江關來,為的就是這件事情。薑臘亭手指薛丁山和樊梨花笑著說道:“你們二位已是拜過天地的人了,還有啥不好意思呢。既然都不願開口,那就看看千歲怎麼說吧。丁山哥,你懷裏不是帶有少主千歲的親筆旨意嗎?為什麼還不交給樊小姐呀?”
薛丁山這才想起了書信,急忙由懷裏取出來,雙手捧著,恭恭敬敬送到樊梨花麵前。
樊梨花接過來,拆開封口,抽出信瓤,從頭至尾看了一遍,看完了紅著臉對薑須說道:“薑將軍,千歲的旨意不是給我一個人的,還有你們三位呢,請三位將軍也看看吧。”說著話把書信放在了薑須麵前。
夏蓮急忙移過來兩支蠟燭,薑臘亭、薛丁山、沈三多把腦袋湊到一塊兒,共同觀看李治的旨意。這封信的大意是:眼下兩軍交戰,風雲變幻無常。元帥殉難,將士無不悲傷。軍中不可一日無主,是特任命威寧侯樊梨花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克日到前敵軍中就職視事。前二路元帥、先鋒官薛丁山,往日行事多所悖謬,有損樊元帥聲譽,故罰其步下寒江,搬請元帥。樊梨花與薛丁山,一年前已結為秦晉,並拜堂合巹,皆因薛丁山多疑,才使鴛鴦分離。樊、薛二人一日不合,老元帥九泉之下也難瞑目。是以不拘俗禮舊義,著薛丁山入贅樊府,與樊梨花即日完婚,並到前寒江關都督樊洪墓前掃墳祭祖之後,立返前敵。切切。
薛丁山看完了,內心一陣歡喜,感謝少主千歲玉成了好事,有了太子的手令,就不怕樊小姐推辭了。這會兒他與樊梨花之間的位置整個調換了,反過來是他向樊小姐乞求,而不是樊梨花求他了。
老英雄沈三多和副先鋒薑臘亭看罷也是滿心歡喜。薑須拍手說道:“這下好了,有少主千歲做主,你們二位也不必扭扭捏捏的了。樊小姐,前敵軍情緊急,事不宜遲啊,這個事是不是說辦就辦,明天就拜花堂?”
樊梨花瞥了薛丁山一眼,見他滿麵笑容,也不覺心裏好笑。她羞答答說道:“梨花受唐主厚恩,無處報答,少主有令,怎敢不從。這件事你就和沈叔叔看著辦吧。”
沈三多手撚須髯含笑說道:“薑將軍,這個事就由你我來辦吧。你呢,代表男家,老朽代表女方,辦好辦壞他們也不會說啥。我現在就派人拆去假靈棚,在前庭布置天地桌,把小姐的繡樓作為洞房,明天中午就拜堂成親。”
諸事商議已定,各自散去不提。
次日平明,沈三多正指揮人布置花堂,忽見門官來報,說是兩個出家人求見。沈三多由於心裏高興,便親自來到門外,閃目一看,一位老道,一位道姑,俱都是精神矍鑠,年逾古稀。沈三多一眼就認出這位道姑正是樊梨花的授業恩師黎山聖母,便急忙上前請安。聖母給他介紹說,這位道兄是王禪老祖。沈三多一聽更是喜出望外呀,又要給老祖磕頭,被王禪攔住了。
沈三多說道:“二位老人家,你們可真是有緣哪,我府今日要大辦喜事,正愁沒處去請您老,您老就來了,快快請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