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也從成都趕到涪城(涪讀如扶,今四川綿陽)親迎,還給了劉備大量的資助。此時,劉備“並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足以對付張魯。
那麼,他去了嗎?
沒有。
劉備不是來打張魯,而是來奪益州的。因此,他走到涪城(劉璋地盤)與陽平關(張魯地盤)之間的葭萌(葭讀如加,今四川廣元)就停了下來,然後廣樹恩德,收買人心,等待機會。
機會說來就來。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十月,曹操南征孫權。十二月,孫權向劉備求救。劉備便裝模作樣給劉璋寫信,說孫權與自己唇齒相依,關羽在荊州也勢單力薄,張魯則不過自守之賊,不足為慮。因此請劉璋再給一萬人馬和軍需物質,讓自己回荊州救援。
劉璋對劉備在葭萌的動作本有懷疑,聽說他“欲以東行”更有疑惑,便隻肯給兵四千,其餘減半。張鬆聞訊大吃一驚,寫信給法正說:咱們的事眼看就要弄成了,怎麼可以功虧一簣?結果,張鬆被自己的哥哥、廣漢太守張肅告發,劉璋便將他收監斬首。
張鬆的猴急和劉璋的狐疑,給了劉備伐蜀的口實。當時龐統提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挑選精兵,日夜兼程,奇襲成都;下策是退回白帝,鞏固荊州,從長計議。劉備則采納了龐統的中策,殺白水關(在今四川青川)守將楊懷和高沛,然後反戈一擊,攻克涪城。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五月,劉備從涪城向成都進軍。第二年五月,劉備命關羽守荊州,諸葛亮、張飛和趙雲率軍入蜀,分兵多路,攻城略地。
這年夏天,劉備攻克雒城(雒讀如洛,在今四川廣漢北),與諸葛亮、張飛、趙雲會師,進圍成都。這時,馬超也帶兵前來投奔,劉璋已成甕中之鱉。
於是劉璋仰天長歎說:我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對人民無恩無德,現在又害得百姓吃了三年戰爭之苦,於心何忍啊!便打開城門,向劉備投降。
這大約是曹操沒有想到的。否則,他不會在兩年半的時間內都毫無警覺和動作,反倒向孫權耀武揚威。
實際上劉備的機會都是曹操給的。他揚言征張魯,劉璋才引狼入室;他當真征孫權,劉備才趁機鬧事;他跟孫權鷸蚌相爭,劉備才乘虛而入漁翁得利。
據說,劉備攻下涪城後,曾大設酒宴慶功。對此,龐統表示不以為然。也許,他良心發現。也許,他想提醒劉備不要得意忘形。反正,龐統在宴會上大煞風景地說:占了人家的地盤還興高采烈,恐怕不是仁者之兵。
這時劉備已有醉意,便勃然大怒說: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難道也不是仁者?你給我滾出去!
稍後,劉備覺得不妥,又把龐統召了回來。
龐統也不道歉,一屁股坐下來照吃照喝。
劉備問:剛才誰不對?
龐統說:君臣都不對。
劉備哈哈大笑,照舊飲酒作樂。
沒錯,劉備可以笑也應該笑。此前,他五易其主,四失妻子,半生顛沛,一路坎坷,現在總算熬出頭了。
孫權卻笑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