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6年10月16日,摩頓在馬薩諸塞州總醫院公開演示乙醚麻醉術。
手術開始了。病人經乙醚麻醉後,很快就昏睡了,手術十分順利。美國詩人兼醫生霍爾姆斯建議把這種鎮痛藥稱為“麻醉藥”。從此,動手術就不那麼可怕了。
當時,英國的產科醫生辛普遜,也正在研究麻醉劑。乙醚麻醉法成功的消息傳來,辛普遜深受啟發,會不會有一種氣體化學藥物比乙醚蒸氣有更強的麻醉效果呢?辛普遜和他兩位好朋友相信一定存在這樣的氣體,他們發信向一些化學家、醫學家征求氣體化學藥物,並聲明這是為了尋找新的麻醉藥而進行實驗的需要。
不久,各種久樣的化學品從四麵八方寄到辛普遜家。辛普遜和他那兩位朋友,竟冒著生命危險,一件件、一樣樣地親自進行了試驗。
1847年一天,他們的試驗已經過去10個月了。10個月來,他們並沒有找到理想的麻醉藥。這時,可供實驗用的藥物差不多都試完了。三個人都有些沮喪。
辛普遜在儲藏室裏仔細地搜尋著,想找出幾樣沒有試驗過的藥品,可是他的努力失敗了。所有的盛藥品的瓶子上都貼著“實驗過”字樣的標簽。
辛普遜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退出了儲藏室,當他順手關門的時候,突然瞥見門後放著一瓶藥。他一眼就認出了這隻模樣有些奇特的瓶子,他記得它是法國化學家杜馬寄來的。怎麼會扔在這裏呢?害得漏了試驗它,還好,讓我們來試一試。
他把瓶子拿到客廳裏,對他的夥伴們說:“這是最後一瓶藥了,要麼成功,要麼是毒藥,我們一起命歸黃泉。要是既不成功,又不歸天,那我們的試驗就隻能暫告結束了。”
他把藥物在三隻高腳酒杯中各倒了少許,然後舉杯說:
“願主保佑我們,賜予我們成功!”
一股很臭的氣體吸進三個人的鼻子,然後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閉上眼睛,坐在沙發上,靜候變化。沒過多久,三個人都昏睡過去了。等到他們醒來時,三個人竟像孩子似的狂歡起來,慶祝他們的成功。
這三個人固然勇氣可嘉,但他們的試驗畢竟過於盲目而冒險,在科學實驗中並不可取。幸好用量微弱,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他們吸入的這種藥物叫氯仿,化學名稱叫三氯甲烷,這是一種比乙醚麻醉性能更強的麻醉藥物。
這以後又發現了多種麻醉藥物和麻醉方法,從此外科醫學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新時代。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1518年,李時珍出生在湖北蘄州一個貧窮的世醫之家。父親李言聞是位醫術高明,對藥草深有研究的醫生。李時珍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常常跟小夥伴們一起上山采集各種藥草。日子一長,他能識得許多草木的名稱和它們的藥性,儼然是一個小郎中。可是,在當時醫生的地位十分低下,李言聞不願讓自己的孩子長大了,像自己一樣被上層社會看不起,所以,讓李時珍讀書應試。在父親的督促下,14歲時他一舉中了秀才。李言聞也著實為李時珍高興了一陣子,哪知李時珍誌不在此,他一心隻想將來做個救死扶傷的好醫生。所以對詩書經傳並不用心,以後參加舉人考試,接二連三地名落孫山。李言聞見兒子科舉無望,隻好依他自己的心願,讓他學了醫。
從此,李時珍就一心撲在醫學上了。他一麵眼父親學醫,一麵潛心研讀曆代醫書。因為他醫術出眾,常有達官貴族家來請他看病。那些人家一般都藏書豐富,李時珍就利用他行醫的方便,向他們借閱醫書。這樣一來,他的學問也就越來越豐富了,醫道出越來越精深了。不僅如此,李時珍還十分注意向同行學習。有一次,一個四川商人來找李時珍看病。李時珍仔細看了後,認為病人得的是不治之症。不料,一年以後,李時珍偶然在路上遇見這個四川商人,奇怪的是病已痊愈,連忙問其原因。原來這人在回家途中遇到一個被稱為“小華佗”的醫生,在李時珍的藥方上又加了兩味藥,一下子冶好了這個人的病。李時珍聽了以後,向那人打聽清楚了“小華佗”的住處後,立即回家整理行李,決定去拜見“小華佗”。“小華佗”見李時珍不辭千裏來拜自己為帥,十分感動,把自己的醫術全部傳給了李時珍。
李時珍看病還有個習慣,每診治一個病人,他總要記下病例不和醫案,再對照古代醫書,認真研究比較,及時總結經驗。
就這樣,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如饑似渴地刻苦研習,李時珍的醫術越來越高明了。
有位老人,常年大便稀薄,腹部疼痛,到處求醫無效。李時珍用一個布袋裝了艾葉纏在老人的腹部,十幾天後老人病痛就消除了。
有個孩子得了愛吃生米和泥土的怪病。李時珍認為,這是因為肚子裏有寄生蟲而產生的一種怪癖。便給孩子吃了殺蟲藥,小孩的怪病果然治好了。
李時珍治好的疑難雜症不計其數,因而醫名大振,每天慕名前來求治的病人站滿了他診所的裏裏外外。
有一次,李時珍去搶救一個癲癇病人。剛趕到他家,病人已經死了。原來,藥鋪配藥時按照一部古代藥書《本草》的說法,錯將有劇毒的“狼毒”當作另一
味中藥“防葵”了。因而把病人給毒死了。
又有一次,有個病人吃了一位江湖郎中的藥後,病情反而加重了。病家請李時珍去複診,他仔細驗看江湖郎中開的藥方,覺得方子上並沒有開錯藥。於是,他又讓病家取來藥罐,倒出藥渣,一一撥開來仔細查看,這才發現藥渣中多了一味“虎掌”,而少了“漏籃子”這味藥。顯然,藥鋪又是按照這部古代《本草》,把“虎掌”誤作“漏籃子”了。
古代的《本草》為什麼有許許多多的錯誤呢?李時珍經過長期反複的思索後認為,關鍵就在古代編寫本草的人缺乏深入調查研究,往往不是人雲亦雲,就是憑想當然的猜測。這部錯誤百出的“本草”已經用了好幾百年了,如果再繼續使用下去,那還不知要害死多少病人呢?想到這裏,李時珍立下一個宏願:要重修《本草》,對舊《本草》做一番改錯補遺的“大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