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華民同鄉會(2 / 2)

從紐城飛到奧赫馬後,眾人如約坐上從奧赫馬到舊津山的火車。

鄭原坐進軟座後,靠著車窗看向外圍,很多白人在車站朝嗚嗚轟鳴的火車招手,隨著列車越走越快,他們很快駛出車站跑向黴國西海岸。

這一趟車“海岸風光”號火車,堪稱黴國東西邦最美的觀光風景車。

它將從奧赫馬出發,越過黴國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山,帶領乘客領略莽莽蒼蒼的森林、肥沃繁榮的平原,雄偉迤邐的雪山、甚至是險峻高深的峽穀、一望無際的海洋,在這一過程中,黴國全境美景盡收飽覽。

鄭原正看著窗外的翠綠高草發呆,耳邊隱約湧入民謠彈唱:

So roll on big and lady through the mountains and the plains

那麼出發,大搖大擺地穿過山間和平原

Roll on in a minute with tradition in your face

馬上出發,挑戰傳統的方式

Keep the drive wheels turning on across this great lane

在這條偉大的線路上馬力全開

Blow that whistle loud and long

汽笛吹的又長又響

Future‘s in our hand

未來在我們手中

鄭原被這歌聲吸引,問向旁邊的同伴:“這是什麼,感覺有點像上世紀的黴國民謠?”

格勒、貢布和元迦曼根本就沒來過黴國,肯定不知道這歌曲是什麼,梁侃仔細聽完漏進包廂的民謠,放下自己手裏的書:

“這是《南太平洋鐵路之歌》,是聯合公司委托音樂人譜曲創作的歌曲,用來鼓舞鐵路工人的士氣。”

薑老先生從上車就開始睡覺,睡了快一個小時終於醒了,他伸著懶腰嘟囔道:

“嗯……歌曲好聽是好聽,不過那黴國人可未必都是好貨色!”

“尤其是在上世紀,他們趁著我華國積貧積弱,簡直不把華民當人看。”

“別的地方我不知道,就拿這條太平洋鐵路的修造來說,那都是華民用血汗建造的!”

老先生義憤填膺的樣子,引得眾人好奇起來,李凱門呼嚕嚕吃著泡麵,嘴裏嗚咽出聲:“嗚嗯……老爺子,看您的歲數,修鐵路不會也有您一份兒吧。”

薑老頭幽怨地看了一眼李凱門,搖搖頭:

“小胖子,我年紀看上去大,是因為長得著急,我其實才七十多歲,修鐵路的時候,我爺爺都還沒生出來呢。”

“不過!”

他話鋒一轉,又把話題扯到孔家頭上:“我爺爺雖然沒出生,孔家首帶家主卻已經到這裏來了,當時有很多人都懷揣著黴國夢來淘金掙錢,沒想到卻是進了魔窟。”

在薑老頭兒的敘述裏,鄭原和同伴聽到了不一樣的“鐵路”曆史:

黴國白人懶散、不肯吃苦,一遇到難以工作的路段,就會躲進工棚睡覺或喝酒。

這時候華民登場了!

華民一貫喜歡入鄉隨俗隨遇而安,這種隱忍含蓄、無害不爭的民族性格,使得華民們很少報團取暖,有些華民甚至一輩子都沒有出過華人社區。

這種什麼都不參與的性格,與天然熱愛社交的白人截然相反,再加上當時的華民穿著破破爛爛、頂著油乎乎的金錢鼠尾辮,很多白人都不喜歡華民。

太平洋鐵路的高層一開始並不想雇傭華民,後來一個管理人員說華民的祖先能修建萬裏長城,肯定也能修鐵路,鐵路公司這才開始小範圍雇傭華民。

這些華民從貧窮戰亂的清國出來,深知工作就是活命的機會,他們非常珍惜當下的工作,在鐵路工地工作十分賣力

中央太平洋鐵路超85%的路段,都是由華民鋪設,是他們的血液和淚水,鋪就出綿延幾千公裏的南北邦經濟脈絡。

隨著鐵路公司雇傭的華民越來越多,很多其他族裔的工人由於懶散、工價高,被鐵路公司“優化”出去。

白人嘛,盲目自大、懶惰凶狠,最喜歡把自己的錯怪到別人頭上,他們開始在鐵路係統攻擊華民,華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性格,讓個體受盡欺負。

最嚴重的時候,華民連人身安全都無法保證,孔慈禎身為一個華民,他把自己創建的華民同鄉會,一度改造為暗殺組織,專門暗殺那些惡貫滿盈的白人。

薑老頭說完,意猶未盡嘟囔道:

“有華民同鄉會的震懾,白人這才不敢放肆,華民逐漸以進入同鄉會為榮,你老祖宗做的事情,那才是民族大義、匡扶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