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輕裝上陣,不生氣其實很簡單
生活的真諦原本很簡單,隻是我們給它賦予了太多的意義,因而才顯得沉重而複雜,快樂也因而變得彌足珍貴。其實,不生氣很簡單,隻要我們學會認真品味生活,點點滴滴都彌足珍貴。那些讓你覺得如此不合理,因而總是讓人生氣的事物,也會被你看輕看淡。也許有人會說,我的壓力太大了,我的情況也太複雜了。事實上,每個人都有沉重的壓力要負擔,也都要麵臨各種各樣的情況。這些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可以改變的隻有我們自己,確切地說是卸下一些沒有必要的壓力,讓自己輕裝上陣。
眾所周知,外部環境雖然重要,但真正的快樂隻能來自內心。如果你關閉了自己的心門,即使外部環境再怎麼優越,你的快樂也永遠無法自然流淌。在我們身邊,總有一種人被大家稱為心寬體胖,為什麼“心寬”和“體胖”要聯係在一起呢?就是因為他們還原了生活的本真狀態,把所有事物都看得簡單和平淡。但有些人卻恰恰相反,他們的內心當中想法太多,就算麵臨最簡單的事物,也會想得很複雜,甚至到了一種越簡單越複雜的程度。對此,我們應該時刻告誡自己,很多時候世界並不複雜,真正複雜的隻是你自己。
很多人都曾刻意地尋找快樂,在他們看來,隻要達成某種目標就是快樂。結果不但無功而返,還憑空添加了空虛和煩惱,或者把某種不健康的行為當成自己的救命稻草。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我們沒有一個明確的快樂標杆,要麼把別人的快樂當成了自己的快樂,要麼給成功附加了太多條款,給生活增添了太多壓力,同時也給快樂捆綁了太多的束縛。比如有錢人會把名車豪宅當成自己的快樂之本,但代價是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如果我們看重朋友比看重名車豪宅更重要,那麼一旦把名車豪宅當成自己的追求目標,不快樂從一開始就將是注定了的。
德國有一位富翁,生活的壓力非常之大,他不僅要照看自己的生意,而且還要平衡家人的關係。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跟隨公司員工外出旅遊度假,終於在海邊美景當中找到了愜意的感覺,從而遊遍了世界各地的海濱,成功釋放了大部分的生活壓力。
一次,富翁來到家鄉的一處海濱,這是他兒時駐足時間最長的地方,曾給他的童年帶來無窮樂趣。可惜在他成年之後就搬離了這裏,曾經的快樂也隨之遠去,還好當他回來的時候,一切都還是老樣子。
就在海邊遊覽的時候,富翁忽然看到了自己兒時的一個夥伴,他和自己一樣,也在悠閑地曬著太陽。二人都很高興,但是富翁對於眼前的夥伴感到很愧疚,因為對方此時已經混成了乞丐,身旁還放著別人施舍的食物和零錢。
富翁對夥伴說:“你為什麼沒有出去闖蕩一番呢?你要知道,外麵的世界是非常精彩的,不出去恐怕會留下遺憾。”
夥伴卻隻是悠悠地說:“為什麼要去外麵闖蕩呢?”
富翁說:“出去闖蕩有機會成功啊?”夥伴說:“為什麼要成功。”富翁說:“成功了,就可以像我一樣受人尊重。”
夥伴說:“為什麼要受人尊重?”富翁感到莫名其妙,想了良久才忽然回答說:“為了能夠悠然自得地在海灘上曬太陽。”
夥伴嗬嗬一笑,說:“親愛的朋友,我此時在做的事情,不正是你所說的嗎?”
富翁如有所悟,感激地對夥伴說:“我能為你做點什麼嗎?”
夥伴當然知道他的意思,但隻是朝他擺了擺說:“請你站開一點,不要擋住我的陽光。”
我們為什麼會生氣?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快樂觸手可及,而你卻非要翻山越嶺地去尋找。偉大的音樂家可能因為一個音符欣喜若狂,偉大的數學家可能因為一個數字而興奮不已,偉大的詩人也可能因為一個文字而夜不能寐。他們的快樂雖然簡單,但是極為厚重,隻是因為他們足夠專注,也足夠簡單。因此,在獲取快樂道路上,我們的任務不是讓事情越來越複雜,而是要讓事情越來越簡單,這樣才能獲得更多和更純的快樂。
當你擁有一顆快樂的心,再去麵對壓力繁重的生活,麵對奔波勞碌的工作,哪怕是做自己最不喜歡做的事情,都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美國著名教育家海倫·凱勒童年時因為一場高燒,隻剩下觸覺能夠與這個世界較量,但是因為她保持了一顆平常心態,不僅讓自己置身快樂當中,還通過努力地學習,成為世界聞名的偉大人物。我們雖然沒必要成就一番偉大事業,但是如果能夠掌握化繁為簡的能力,必定能夠讓自己的人生如虎添翼。
3 不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如果我們總是生活在別人的“錯誤”中,快樂勢必逃遁而去。應該說,每個人的生長環境都不盡相同,因而每個人的主觀意識也不盡相同,當我們遇到與自己觀念背道而馳的人時,大可以道一聲“人各有誌”而好聚好散。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眼前的人可能無法交流,但總會有一個人與你的想法和觀念相同,隻要找到這樣的人,自然能夠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學會說“不”,是驅走生氣的必修課。尤其是對於國人來說,總是礙於麵子而無法拒絕別人,哪怕自己的能力根本無法幫助對方達成所願,也總是在步步後退中選擇勉為其難。結果事情辦得一團糟,既辜負了對方的期待,耽誤了對方的事情,同時也讓自己顏麵掃地。因此,如果對方所托之事在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內,並且在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之下,大可以念著助人為樂的想法,向對方伸出援手。如果情況和條件不允許,就要堅定“長痛不如短痛”的原則,盡量委婉地表明難處,適當地拒絕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