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事半功倍,遵循規律是關鍵(1 / 1)

如果說金錢是商品的價值尺度,那麼時間就是效率的價值尺度。因此對於一個辦事缺乏效率者,必將為此付出高昂代價。

——培根

俗話說“做事不由東,累死也無功”,原本的意思是說:雇工在給東家做事的時候,一定要按照東家的意願去做,哪怕東家的意願存在問題也不例外。因為雇工的最終目的是獲取酬勞,而獲取酬勞的首要前提就是東家滿意,做工的質量和效率也就成了次要問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言語出現呢?實際上,這是雇工多年總結下來的經驗,因為他們曾經高度追求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但最終卻因為東家不滿意而發生各種矛盾。尤其是一些涉及個人審美的工作,通常都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可能所有人都覺得這樣做不好,恰恰東家覺得滿意,那麼東家的意見就是正確的,因為他才是支付酬勞的那個人。

對於我們來說,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找到其中最為核心的那個環節。至於這個環節,有時候是一個人,但更多的時候卻是所涉事物的客觀規律。比如很多父母都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他們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並且不惜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可惜結果卻事與願違,孩子們不但前途暗淡,而且絲毫不會感謝他們。我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究其原因,正是因為父母們沒有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不知道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是什麼,甚至不知道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在工作中,很多人隻知埋頭苦幹,從來不曾在領導麵前邀功,心裏想著總有一天會得到領導提拔,結果卻隻能在基層崗位默默無聞地工作。另有一些人,每天隻是像蒼蠅一樣圍著領導團團轉,雖然好話說盡,卻一點工作能力都沒有。事實上,以上兩種人的特點隻要中和一下,或者說隻要他們相互學習一下,在自己擁有一技之長的同時,再懂得如何去討領導的歡心,何愁工作當中不能升職加薪。如果在寸步難行的時候,隻會埋頭苦幹的你更加努力地埋頭苦幹,或者隻會溜須拍馬的你更加溜須拍馬,顯然都隻能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恰當地把握時機,對於我們達成自己的預期目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是在私下場合商議,或者在公開場合商議,可能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比如你公開和某人商議某件事,對方可能會覺得自己的隱私受到侵犯,甚至覺得自己的尊嚴受到傷害,那麼對方肯定不會給你滿意的答案。而如果你在私下裏與對方商議,則完全不會讓他產生這樣的顧慮,說不定就能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複。當然,如果對方顧於顏麵不得不在公開場合答應你某事,而私下裏反而不會答應,你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這些做法都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機變地加以把握。

揚長避短也是一種做事技巧。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集缺點和優點於一身的,那些看似完美無瑕的人,往往隻是將缺點遮蓋得完美無瑕。因此,我們千萬不要總是糾結於自己的缺點,全麵努力發揮自己的長處,借此來爭取優勢。至於我們的缺點,如果能夠改正或者補足,必須從這一刻開始全麵改正和補足。如果是先天性缺陷,無法通過主觀努力改變,也要大膽地接受,切忌因此而感到自卑,從而使自己的情緒長期受到負麵影響。

人們常說“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如果時至今日你仍然保持這樣的想法,那麼隻能說明你已經過時了。因為在你願意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時,如果隻是傻幹蠻幹,而別人則是巧幹妙幹,最終得到的收獲很可能也會比你更樂觀。這就需要我們在正式開始做一件事之前,首先把整件事摸清捋順,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僅包括我們對敵我的了解,同時也包括對敵我環境的了解。當你能夠擁有成竹在胸的把握,並且按照客觀規律分析和執行,就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任何事情都有它的運轉規律,任何人也都有他的喜好需求。如果我們能夠摸透某件事的運轉規律,以及某個人的喜好需求,就能夠搞定這件事和吃定這個人。相反,如果你總是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做事,或者根據自己的主觀臆測與人相處,隻會把問題弄得越來越糟糕。哪怕你最終完成了這件事,或者初衷是好的,也將撈不到一點功勞,甚至連苦勞都沒有,是為“做事不由東,累死也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