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見賢思齊,把自己當成學生(1 / 1)

人永遠是要學習的。死的時候,才是畢業的時候。

——蕭楚女

聰明人總是遵循這樣兩個原則:一是與人合作,二是向人學習。其中,向人學習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所處的環境勢必處在時刻變化當中,而我們想要適應這種變化,就必須不斷地學習。仔細想來,之所以你能夠取得現在的成績,也是因為曾經積極努力地學習過,並且辛辛苦苦地打拚過。任何試圖放棄學習和勤勞的舉動,都是在試圖抵禦正常的事物發展和運轉規律,最終是難免要失敗的。因此,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聰明人,無論到了什麼時候,也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堅持學習,尤其在遇到一些優秀的人時更應如此。

需要注意的是,學習也包括一些不知不覺中的影響,或者稱為不自知狀態下的學習,說白了就是別人對我們產生的一些無形當中的影響。古語有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任何與我們發生接觸的人,都可能對我們產生影響,包括好的方麵和壞的方麵。對於這類影響,基本是無法把握的,我們要做的事情,隻能是在選擇朋友的時候主觀考量一下。如果他們的價值觀與你有所不同,最好敬而遠之,即使迫不得已要在一起共事,也要注意防微杜漸。退一步講,即便是與那些價值觀相同的朋友接觸,也要注意學習他們的優點,同時以他們的缺點為戒。

當然,把自己當成學生不僅是一種意識,同時也是一種態度和習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即便是那些看似毛病滿身的人,也大多會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因此,不管麵對任何人,我們都要保持一副謙遜的姿態和心態,這樣也能夠讓別人對你產生好感,從而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輕鬆得到援手。也許在麵對地位和身份比自己高的人時,我們很容易就能夠做到這一點,但是在麵對身份和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時,很多人卻非常容易生出傲慢之心。因此,我們有必要時刻提醒自己,越是麵對身份和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越是應該保持謙恭的心態和姿態。

曰本著名經濟學家手島佑郎曾經發表過一個著名觀點: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意思是說,如果你想要成為富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富人站在一起,言外之意就是要向富人學習經商智慧。

手島佑郎是著名的猶太文化研究專家,他的這一觀點建立在大量的研究案例上,在當時曾經引起世界經濟學界的不小轟動。對於窮人和富人的觀點,手島佑郎的一個主要觀點是,那些一直處於貧窮狀態的人,隻是看到了富人的財富,而沒有看到他們的經商智慧,同時也就無法學習他們的經商智慧。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手島佑郎還進行舉例說明,分別介紹了一個窮人圈中的領導者和一個富人圈中的普通人。雖然領導者在自己的圈子裏呼風喚雨,而普通人在自己的圈子裏默默無聞,但是普通人比領導者的財富卻要高出數倍。

手島佑郎由此得出結論,“寧為雞頭,不做鳳尾”的哲學已經過時,“寧做鳳尾,不為雞頭”的時代則已經到來。得到這一觀點的影響,很多商人開始注重自己的關係建立,在不斷學習的主觀意識作用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富人行列中。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曆,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心情本無所謂好壞。但是一不小心接觸了一個焦躁不安的人,自己的一天也會變得焦躁不安,而如果能夠碰到一個樂觀向上的人,自己的一天卻能夠過得輕鬆愉悅。要知道,各種情況的發生雖然是偶然的,但是其產生的結果卻是帶有理論依據的必然產物。在此基礎上,如果你每天和一個焦躁的人待在一起,久而久之也勢必變成一個焦躁不安的人。如果你每天都和一個樂觀向上的待在一起,那麼即使你的心情偶遇低穀,也最終會被對方帶人快樂世界。

更加可悲的是,很多人在遭遇困境的時候,總覺得問題出在別人身上,甚至還會怨天尤人,試圖把責任推個一幹二淨。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優秀的人不僅不會成為你學習的對象,反而會成為你羨慕嫉妒恨的對象,結果可想而知。俗話說:越是抱怨的人,越是失敗;越是失敗的人,也會越抱怨。因此,當我們遇到所謂的不公現象時,適可而止地發牢騷還可以,完事之後應該立即向對方展開學習,爭取早一天超過他們,即便是不公也讓自己站在“食物鏈”的製高點。

翻開那些成功人士的過往經曆,學習總是不時出現在他們的世界中,很多人更是把學習當成自己的畢生習慣,甚至掛在口頭不斷宣揚。為此,如果我們也想獲得成功,謙虛謹慎的學習心態絕不可少,自負自傲的負麵情緒則決不能有。要記住,如果你想成為自己眼中的某個人,最好的方法是把他當成朋友,然後向他虛心學習,直到將其超越。隻有懷揣著這樣的心態,你才能最終走向成熟和成功,並且從此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心態,同時為自己的好脾氣奠定基礎。